价格体制也限制着内联升传统品牌的恢复与发展。多年来,塑料底布鞋与千层底布鞋的价格相差甚微,而生产效率却比千层底布鞋高得多。能否使内联升布鞋的制作机械化?1982年前后,内联升做过尝试。他们得知西安劳改局一个犯人研制出一台纳鞋底机的消息,曾五去西安,参与试机。这台样机根据鞋底的大小肥瘦调节针码,纳完自动断线。一个小时可纳一双鞋,效率为手工的4倍以上。但它只能使用棉线,而且针粗线细,纳出的布鞋底试穿一周就破损了。内联升对鞋底纳制要求必须用麻绳,而且要针细线粗。由于这两个技术要求未能得到满足,内联升谋求纳底工序机械化的希冀落空。
改革开放以前,在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指引下,全国工商业者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先后接受国家的加工订货、经销代销,以及公私合营,把企业纳入了各种不同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公私合营之后至80年代前期,国家物资缺乏,全市计划调拨。内联升现任董事长程来祥回忆道:“70年代初我来到内联升,负责业务部门采购,每个季度开一次指标分配会。某款鞋这个季度出几双,北京几家鞋店每个鞋店出售多少双,分配下来后,按照这个指标生产制造。货来了以后,有计划地投放到柜台上。”当时,为工农兵服务是内联升日常业务重点。
1983年,大栅栏34号内联升老店铺被拆除,内联升在原址上重新修建内联升店铺。不过“生不逢时”,竣工当年恰遇1988年抢购风,竣工第二年市场疲软,管理混乱,人员缺乏责任心,1988年进的鞋直至1992年还没有摆上柜台。
1954年,路易·威登,为了抵制战后经济萧条的局面,开始超越箱包设计一行,迈进其他领域。2000年,路易·威登已经成为全球女性心中的时尚帝国。
1992年的一天,内联升接到一个电话,要求订做一双手工皮便鞋。在当时的业务经理程来祥带领下,内联升竭尽全力按要求制造好鞋子。几天后,一双鞋码为37.5号的皮底皮面小舌鞋穿到邓小平的脚上。随后,脚的主人穿着这双鞋穿过上海黄浦江,走过深圳罗湖港口,邓小平“南巡讲话”让中国“东风飞来满眼春”。
祖国南部经济发展日新月异,身处北京城的内联升仍然维持日常的进货、生产、销售。平静的表面下暗潮涌动,内联升的管理层也在思考如何进行管理变革,让内联升找回昔日荣光。很快,内联升的机会来了。
1976年至1985年间,一方面,内联升极力挣脱旧体制的束缚,在工资、价格、技术、管理等多方面做着各种尝试、努力;同时,它又受着旧体制的多方限制,寻求突破和变革的工作困难重重。另一方面,改革毕竟为内联升提供了机会,提供作多方尝试的天地,使内联升受到社会广泛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