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大将军并不善经营,几年以后(具体年份无从可考),赵廷出资购下丁将军的“股份”,至此,内联升完全由赵廷所有,两人的友谊一直维持至丁将军故去。内联升是我国私营手工业发展的缩影,前店后厂自产自销,代表当时大部分私营手工业的发展状况。截止到1900年八国联军血洗紫禁城,虽然外界局势一日千里,内联升在东江米巷位置得天独厚,消费群体稳定,所以,内联升的经营发展并未受到外界局势影响。
内联升一双朝靴售价50两白银,《红楼梦》里刘姥姥看到贾府上下一餐螃蟹24两银子,感叹说小户人家可以过一年了。虽然前者是前清故旧,后者乃处晚清时局,撇去物价因素,内联升的朝靴一双抵现在中等人家差不多两年生活费,不能不说是奢侈品中的奢侈品。
当代经济学家称清朝末年的资本主义为坏资本主义,其特点是政府利用其政治垄断特权追求私利,私人企业需要有权官势宦的监护。可以说,赵廷创立内联升时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点,1900年之前的内联升,少不了朝中官宦的扶持。
《履中备载》与中国高级定制的启蒙
内联升的朝靴深受朝中大员喜爱,逐渐在达官贵人圈中口碑相传,京城文武百官买鞋必到内联升,来京官员送礼或自用也会到内联升选购朝靴,于是,《履中备载》产生了,这是有证可考的国内第一本VIP客户档案。赵廷在内联升内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经营和服务体系。三品以上大员做鞋是不会亲自到鞋店的,内联升派伙计过去量尺寸、试样子。天长日久,内联升积累了朝中显贵的靴鞋尺码,赵廷将官宦的靴鞋尺寸、式样、特殊爱好一一整理登记在册,取名《履中备载》。官宦需要靴鞋,只需家人到内联升通报一声,内联升自会做好送到府上。
有趣的是,《履中备载》专记王公贵族和知名的京官、外省大吏的靴鞋尺寸、样式和特殊脚形。那时各地进京的举子为巴结在京为官的“恩师”,或穷京官为谋得外放的肥缺,常常到内联升打听上司、恩师的“足下之需”,花重金为上司、恩师定制几双朝靴送去,表示“善体上情”——连上司穿多大尺寸的鞋都知道,自然是“心腹”之人,从而博得青睐和赏识,以求飞黄腾达。为此,内联升生产的朝靴身价倍增。
同时代,著名设计师Charles Frederick Worth(查尔斯·弗莱德里克·沃斯,法国“时装业之父”)在巴黎开设了首间为客人度身订造服装的店铺,首次将“设计”的概念引入时装,开创了高级定制服务的先河。内联升根据《履中备载》中所记顾客的不同需求、爱好,制定适合顾客的靴鞋,虽然设计上并无多大创新,倒也可以称为中国高级定制的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