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造鞋的文明古国之一,鞋的形象在5000年前氏族社会时期的中国陶塑上就出现了。华夏鞋文化博物馆面积达800多平方米,主要分为六部分,包括鞋的发展历史、鞋履民俗、民间鞋品、三寸金莲专题、精品展示和场景复原。其中鞋的发展史部分包括远古、商周、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民国直至新中国成立后等各阶段的展台,每个展台都陈列着十几双鞋制品,编织鞋、木底鞋、铜鞋、布鞋等,一应俱全。正如博物馆讲解员所言:“鞋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远古时期,在历史展区,就涵盖了从远古时期到新中国的各种鞋类,参观者沿六大展区一路浏览下来,基本就可以理清中国鞋文化的历史脉络了。”
为了配合本地特色,馆内还特别设置天津展区。天津作为历史上我国北方重要的鞋业基地,对于促进鞋文化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华夏鞋文化博物馆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民族的鞋业历史,通过实物展示、历史描述的方式,引导和推动更多的人,了解鞋文化。
馆内精品赴上海世博
华夏鞋文化博物馆内精品区有很多很有特色的“宝贝”,如作弊鞋和龙鞋。与普通的鞋不同,作弊鞋的鞋底呈现一个凹陷的正方形,看起来不过几平方厘米。据博物馆讲解员介绍:“这种科举考试作弊用的鞋本叫‘夹带鞋’,考生把考试范文的袖珍版放入这个凹陷处,再盖上鞋垫,在检查时不容易被发现,就可以把范文带入考场了。一般鞋内可藏数十页纸,每张纸上能印400多字,透过作弊鞋,可以从侧面看出当时中国的印刷技术的先进程度。”在古代,为了祈求与上天无限接近,宫廷中人穿接天鞋翘,鞋翘越高证明地位越高。馆藏带有鞋翘的龙鞋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古代皇帝用品都会烧掉,鲜有保存,而博物馆内的龙鞋之所以流传下来是因为当年的守墓人冒险带出一双鞋,珍贵程度显而易见。
此外,馆内一组展现老美华制鞋八大工艺的泥塑作品前不久还参加了上海世博会天津馆的展示。为迎接博物馆的开幕,刚参加完世博会的展览即刻被带了回来。
鞋文化透视民间习俗
古代,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交际场所,不同的意愿情怀,人们所穿的鞋也各不相同,因此鞋样式也是形态各异。馆内的“鞋履民俗”部分便用千余种鞋子向参观者展现了中国千年鞋文化:平安福鞋、香料抽屉鞋、步步生花鞋、农耕鞋、手工绣花鞋、缠足鞋、船形鞋、千层底鞋、云头绸面木底鞋等1000多件不同时期、形态各异的鞋,其中既有古代遗存物也有后期仿制品,均展示了民间习俗。
讲解员特别介绍了“三寸金莲”,她说:“很多年轻人都只听说过‘三寸金莲’,但对其具体的内容鲜有了解。因此,博物馆不仅介绍了三寸金莲鞋产品的历史背景、制作材料,还展示了附属配饰以及各省市的不同样式。三寸金莲的鞋产品并不单独存在,而是要配有很多附属物,主要包括银帛饰物和金属饰物两种,比如腿带、脚环等。而不同地区的三寸金莲鞋产品也不尽相同。”为了让参观者对旧时缠足习俗有宏观的了解,博物馆还制作了“旧时各地区缠足鞋展示沙盘”。除了缠足习俗外,人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祭祀祭祖等风俗习惯都与鞋有着联系,对虎崇拜的虎头鞋、求子的连生贵子鞋、农耕鞋、寿鞋,无不用实物诠释着古代人的思维意识和文化礼仪。为了详细介绍千百年来鞋子的演变和民俗的关系,展柜内侧的墙壁内,对各种鞋类的起源、用途、民俗做了详细的文字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