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联升诞生于封建统治末期,以做朝靴起家,历经百余年,产品发生了细微变化,但仍坚持手工布鞋为主。经历了战乱的蹂躏,而最终却顽强地存活下来。
内联升在外部商业环境、社会局势的动荡不安中存活下来,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它的命运是近代民族手工业发展的缩影。内联升的企业史,每一阶段都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烙印。
1853-1900起家
清咸丰三年,即公元1853年,内联升在北京东江米巷(今东交民巷)开张,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引来了过往行人和周边商户的围观。此时,在地球另一边,32岁的路易·威登正与自己的恋人艾米莉·克勒芒斯·巴利沃筹划结婚事宜,名扬全球的同名奢侈品品牌还未在路易·威登的人生规划中提上日程。
1853年的东江米巷还没有发展成使馆区,但亦不是寻常店铺可以驻足之地。明代在此修建棋盘界,由于这里距离皇宫较近,各个衙门尽数搬迁到此,宗人府、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工部、鸿胪寺、钦天监、太医院等等,来华使节居住的会同馆也在这里。
东江米巷是达官贵人和洋人的聚集地,久而久之,这里就成了当时的CBD。内联升能在此地立足,完全仰仗出资人之一的丁大将军。
晚清时代,城市中已经有相当发展的民族资本主义,其形态接近中国20世纪80年代浙江温州的个体经济和私人经济。事实上,清朝末年,清政府垄断了一切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包括政治、军事、企业、大型工商业,和盐、铁、火柴等大型生活资料的生产。个体和私营经济蓬勃发展是在晚清政府“抓大放小”政策下见缝插针地发展起来的。然而既便如此,小型商业活动也处处有官府的影子,没有官府照看,内联升是无法进入东江米巷的。
内联升的创始人赵廷,乃天津武清人,家道贫寒,14岁即来到京城东四牌楼某鞋铺学艺。从学徒做起是当时手工业者的必经之路。几年学徒生涯,赵廷不仅学得一手好制鞋手艺,更为重要的,结识了一位改变他人生的重要人物丁大将军。丁大将军与赵廷机缘巧合下一见如故,两人合计在皇城根开一个制鞋铺。丁大将军出资万两白银,赵廷出资两千两,内联升就这样开起来了。
做坐轿人的生意
此时京城内制鞋的店铺已经不少,也有提供漂洋过海而来的新潮皮鞋的店铺。赵廷虽不懂何谓蓝海战略,却也知道选择当时的市场空白点更容易做生意。赵廷善经营,他认为,要想赚大钱,就得在坐轿的人身上打主意、下工夫。思及此,赵廷决定内联升专做朝靴,在此之前,朝中官员穿鞋在各个店铺购买,并无专门的朝靴店铺,赵廷通过丁将军接触到许多朝中官员,言谈中官员对现有朝靴制作商铺颇有不满,而赵廷恰有此手艺,一来二去,赵廷决定抓住机会,利用自己的手艺专营朝靴。一双朝靴售价50两白银,去除人工店铺等经营成本,利润着实可观,出于商人的直觉,赵廷敏锐地意识到,相比较寻常制鞋铺一点点积累起来,这是一条发家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