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内联升中国民族手工业发展缩影(4)

时间:2010-05-24 14:53 中国营销传播网 点击:我要评论

时过境迁,内联升再难固守它的高端定位,开始不仅局限于坐轿人,普通大众也成为内联升的目标客户。内联升发展史上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产品千层底布鞋

时过境迁,内联升再难固守它的高端定位,开始不仅局限于坐轿人,普通大众也成为内联升的目标客户。内联升发展史上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产品——千层底布鞋出现了。

内联升的鞋,在旧中国为上流社会服务。民国初年,一双缎面鞋卖三块大洋,值三袋洋面,一般人显然是买不起的。旧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畸形,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的低下,也使内联升长期处于手工生产阶段,得不到提高和发展。

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内联升的发展断断续续。消费群体扩大,提供旧时《履中备载》式的服务颇为困难,内联升开始印制礼券,在当时引起轰动,成为馈赠礼品的首选。内联升在民国时期成为北平市名牌,但是地域性较强。兵荒马乱的时代,民族手工业发展大抵如此,内联升代表当时的普遍情况。

内联升能安身立命,并强烈表现出自身生产经营的特点,是和它在漫长历史中积累的一系列管理方式紧密相关的。无论在组织结构、干部制度、人员培训、工资待遇以及组织文化建立等方面,内联升都有自己的管理经验。

在组织结构上,内联升沿用前店后厂模式,又根据自身行业及生产经营特点,加以一定的改进。主要体现在内联升把纳底等工序交给京畿农民家庭完成,而把其他一些关键工序由后厂来完成。例如,当时北京广渠门外一带农村的妇女就曾为内联升纳制鞋底。把工时占用长、劳力消耗大的一些工作“外包”到农村去完成,不仅减少了内联升自身的劳动力雇佣,还缩短了生产周期,加速了资金周转。这让内联升可集中力量于切底、包边、圈底等关键工序上,不但确保产品质量,还让内联升更多地关注产品式样的更新,以应付市场需求的变化。

辛亥革命后到解放前,内联升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内联升的经理都是从本店工人中遴选出来的。尽管经理们只是资方受托人,但是对内联升的生产经营有充分的决策权。他们从学徒做起,懂技术、善经营,被逐级拔擢。天长日久,不仅上下级、同事之间相互熟稔,而且对内联升的传统、商业模式等也深悉之,因而能使后厂前店的产销结构发挥出相当大的效能。他们沟通着东伙之间、师徒之间、经理与工人之间的诸种纷繁复杂而微妙的关系,在其家族企业性质的基础上,又渗透些现代管理的因子,经理们穿梭其中。

在人员培训方面,内联升和当时许多商号一样,学徒三年零一节(指一个节气)出师,但视情况不同,并因人而异,有一定的灵活性。徒工要学习做鞋的全部工序工艺,其中绱鞋就要学习一年。这种全面的技术培训,不但使工人能熟悉任何一道工序的工作,而且还具备了全部生产过程的总体观念。这样,无论他们是独立完成一双鞋的制作,还是在流水线上从事生产,都能从成品质量要求的角度去完成自己的工作。

(责任编辑:admin)

收藏到书签: Del.icio.us QQ书签 Baidu搜藏 Google书签 Yahoo书签 新浪ViVi 365Key网摘 POCO网摘 Windows Live 和讯网摘天极网摘
发表评论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注意:本站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