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用中国建筑与世界对话

时间:2012-03-16 11:05 天津日报 点击:我要评论

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于北京时间2月28日揭晓,49岁的中国建筑师王澍获得了这一全球建筑领域的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建筑奖每年度授予一位杰出建筑师,被称为“建筑学界诺贝尔奖”,此前唯一

上海世博会宁波滕头案例馆 傅兴摄

上海世博会宁波滕头案例馆 傅兴摄

 

象山校园 吕恒中摄

象山校园 吕恒中摄

 

宁波历史博物馆 吕恒中摄

宁波历史博物馆 吕恒中摄

 

祝辰洲 摄

祝辰洲 摄

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于北京时间2月28日揭晓,49岁的中国建筑师王澍获得了这一全球建筑领域的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建筑奖每年度授予一位杰出建筑师,被称为“建筑学界诺贝尔奖”,此前唯一获得过该奖的华人建筑师是贝聿铭。

普利兹克建筑奖给王澍的评审词是:“王澍在为我们打开全新视野的同时,引起了场景与回忆之间的共鸣。他的建筑以强烈的文化传承感及回归传统而著称,不直接使用历史元素,却又能够唤起往昔。”

王澍建筑观之“寻找中国”

记者:之前准备了很多问题,但是在刚刚看过象山校园后突然觉得无从问起,那种震撼无法用言语来描述。能不能先谈谈您设计象山校园的理念?

王澍:我看过一个评论,影响中国城市未来走向的两大标志性建筑,一个是北京CCTV大楼,一个就是象山校园,代表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向。我很高兴象山校园能够代表另一种方向。当时设计这座校园的想法是恢复带有中国传统书院气息的大学,一般古代书院都是在山边,一个院子,它不只是建筑,更要和它的理念有关,有导师、有学生,没有入学考试,没有毕业考试,随时可以进来,随时可以离开。就像孔子带着一群弟子流动变化,有点理想主义,但奠定了一个大学的基本气质。

记者:您现在每天在这个校园里工作、教书,呆在您自己设计的建筑里面是什么感觉?

王澍:感觉满松弛的,可以呆得住,这说明我自己发生了变化。早期我的建筑风格受鲁迅影响,设计就像高山和匕首,强烈得连我自己都不能忍受。后期沈从文对我的帮助特别大,我认为中国的建筑师看这个时代需要某种带有超越性的视野,沈从文在《边城》里有一段描述,当时苗族人起义,清军去镇压,完后在凤凰城头上挂了几千颗人头,凤凰城边的水被血染红了,接下来他写了一句阳光仍然灿烂,青山依旧。他不是在那里谈论斗争,他在想更高一层的什么东西是更持久的。我的方法我觉得完全是可能的,不仅在中国,包括在国外,只不过针对某一地区不同的特点,它的现实,生活状态,施工方式等,要做因地制宜的调整,但基本思路是可以跨越国界和地区的、包含不同方向的追求和可操作的具体做法的实验。

(责任编辑:admin)

收藏到书签: Del.icio.us QQ书签 Baidu搜藏 Google书签 Yahoo书签 新浪ViVi 365Key网摘 POCO网摘 Windows Live 和讯网摘天极网摘
发表评论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注意:本站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