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老字号所剩无几,仅存的几片黄叶也摇摇欲坠。在一片苟延残喘中, 云南白药算是难得的一抹绿色。
上世纪末,云南白药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初步构建了一个21世纪经营模式,凭借百年秘方的盛名和差异化创新,逐渐走出困境。10年中,公司营业收入从2.32亿元跃升至57.23亿元;净利润从0.34亿元增至4.64亿元;市值从21亿元跃升至184亿元,成绩斐然。
然而,貌似丰盈的成绩背后,却是一波三折的改革路径。白药牙膏、千草堂沐浴露进入市场都是跌跌撞撞,让太多人怀疑其未来之路究竟能走多远,是方向错了还是方法错了?云南白药,真正的问题哪里?
品牌之殇
品牌已经成了一个陈词滥调,成了一句轻飘飘的口头禅。尽管它是除金融之外,最重要的国家之间关于经济主导权的竞争。
从1988年10月,美国百事可乐收购北京北冰洋开始,有多少品牌已然覆没,有多少行业正在萎缩!这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殊死对决,只不过换了一种文明的表象。
1992年,当云南白药的宣传还停留在出出板报、发发简讯的时候,美国强生公司以彪悍的品牌攻势一脚踢开了国门,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对国内产品进行摧枯拉朽式的围剿。这其中,包括受到“国家绝密”保护的云南白药。
在此之前,中国小创伤护理市场一直由白药散剂占据着,但邦迪,这种用弹性纺织物与橡皮膏胶粘剂组合而成的长条胶布,迅速横扫国内止血产品。
白药散剂急转直下,到1998年,各大城市药店中已鲜见其踪影。
1998年年度报告中,云南白药阐述的理由很耐人寻味:疗效显著,深得用户的好评,但市场疲软,需求不旺。这位96岁的霸主,说自己销售的终端工作刚起步,对市场开发能力不强。虽然都是事实,但并非白药衰败的真正原因。
现实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云南白药已不再是止血疗伤的唯一选择。而且,相对其百年未变的散剂形态,创可贴的使用可谓方便至极。
意外的是,他们不去改进产品,提高竞争力,而是:提价!1998年元旦,白药散剂(精)出厂价突然上浮178%,市场一片哗然,当年销量骤降50%。
饮鸠止渴,将云南白药逼进了历史的死角。
1999年6月,云南省医药集团一纸调令,37岁的王明辉升任云南白药总经理。在众人的恭贺声中,他却很冷静:云南白药落魄了,虽然它还能赚点钱。
云南白药就像个没落的贵族,冷眼看着这个外人,好奇、疏离、甚至还有点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