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词微显单薄了,而在流传于茂县地区的另一个版本,更显生动与翔实:“乐善寨首愿帮忙,乐善寨首到郫县,郫县寨首托买猪,买猪敬天神。敬神是大事。乐善寨首愿帮忙。乐善寨首到成都,成都寨首问乐善:‘从乐善寨到成都,山要翻千千子匹,河要过百百子条,你这样苦,你这样累,有什么要事要做?’乐善寨首回答说:‘千千子匹山,我翻过了,百百子条河,我跨过了。苦也不怕,累也不怕,我到成都来买猪,买猪还天愿,买猪敬天神,买猪谢天恩!’”史诗用大量篇幅记述了乐善寨首将种猪带回来的经历,沿途经过郫县、都江堰、威州(今汶川县)、雁门、七星关、石鼓等地,一路上,他将带回来的种猪一一分派给途经的村寨。
正如羌族人民在羌绣中大量吸纳了汉族刺绣技法并将之创新一样,羌族也因地制宜将猪的食法加以创新,从而创造出外表金黄、味美醇香的“羌腊肉”。以巴夺寨为例,村民一般在羌历年农历十月初一至春节前杀年猪,每户人家一般杀2到3头,猪肉不出卖,主要用作腌制腊肉,留待来年待客、送礼和自家人食用。
巴夺寨的羌腊肉十分出名:杀猪后,煺毛洗尽,剖开肚子,掏去内脏后,将不沾水的猪肉剔去肋骨,切下猪头和四只脚,从猪颈部往下纵向剖成三块,中间一块叫“背柳”,两边的两块叫“扇子”。上面抹盐,将三块肉重叠起来,腌制数天后,再用绳子吊到羌楼屋梁上,任其风干。由于腊月间气候寒冷干燥,加上火塘的火烟长时间熏烤,腊肉风味独特,色香味俱全。而屋檐下一块块熏得发黑的腊肉,也成为羌族一道别样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