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是大禹在治理洪水中发现的由滔滔的洛河水冲击黄河水所形成的“自然图”。太极图的形成源于涨大水时清澈的洛河水冲击浑浊的黄河水所形成的巨大的漩涡。大禹发现太极图后,经过和先天八卦、传世河图、洛书等上古文明成果的比对,以及推广至对生命体乃至人类雌雄共同孕育后代、延续生命的行为,使他本人在哲理上对自然的产生、变化与运动一切了然于胸,对生命体的衍生与变化也有了初步的认知。从此,古人在先天八卦、河图、洛书中体现出来的阴阳相互对立依存的质朴的思想得以强化并永久地固化下来,万物“负阴而抱阳”成为无需证明的公理和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太极是事物衍生和变化的过程中,内部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由无序状态向规则状态演进,达到泾渭分明时,事物内部阴阳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相互依赖,并且可能使事物性质转化的规律的揭示。
总体而言,太极、河图、洛书是对事物处于衍生和运动过程中不同阶段规律的揭示,它们共同构成了全方位揭示事物衍生与变化规律的“知识链”。与西方通过“逻辑思维”获得知识并可以反复用人类“实践”来检验的知识体系不同,中华远古知识体系则更多的来自于格“图”致知,并经得起循环往复的自然“天象”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