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上午,天边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杭州河坊街在雨水的冲刷下更显得沧桑和古旧。站在街口,热腾腾的灶烟四处弥漫,身着长袍马褂的货郎来回行走,糕点的香气、老唱片嘶哑的歌唱、一排火红灯笼的摇曳烛光……暮然回首,仿佛时间倒流,来到了一个世纪前的市井中国。
而声名显赫的太极茶道就身处其中,只见“皇帝歇脚、百姓留步”的店旗随风飘扬,木桌木凳整齐地摆设着,陶瓷的茶碗茶碟上镌画着细致的花纹,而最精彩的无疑是一个个身着毛蓝粗布大褂、头戴六块瓦瓜皮帽的伙计,手持一米来长的长嘴铜壶,不断在茶客们中表演“凤凰三点头”的绝技。
殊不知,这小小的太极茶道虽然在杭州仅此一家,但在全国已有550家连锁店面,而统领这艘大船的,就是茶馆掌门人—郑纯辉。作为全国惟一的老字号茶馆,郑纯辉已经攀上了一个制高点,然而此时他仍忧心忡忡,因为老字号掌门人这个群体让他感到了一丝惆怅。
可持续的经营
老字号的经营状况向来是当代掌门人最关注的。长期以来,老化的经营方式,落后的经营思路,已经渐渐让老字号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失去了竞争力,有些甚至香消玉殒,但盈利又无疑是扩大再生产的必要因素。然而在这一点上,郑纯辉的太极茶道却一直走得很顺很坚定。
1765年(清乾隆已酉年),江南郑家一脉从江西上饶一带出发,沿着婺源、祁门一路做茶和贩运茶叶,逐渐汇聚到上海。家里的年轻后生郑祥栋,在上海苏州河边一家小茶馆落户帮徒。短短几个月,本着诚实、勤劳、厚道的品质,郑祥栋把生意愈做愈好,颇得老板和邻里百姓的夸赞。有一次,老板遗失了巨额当票,郑祥栋拾金不昧,完璧归赵。老板被深深感动,于是当即承诺,日后将把茶馆赠送与他。
1785年,老板去了别处开大茶馆,他兑现了承诺把小茶馆赠予郑祥栋,郑家就此成立“太极”字号。后来由于战乱,郑家茶人南迁至杭州河坊街,于是这份流传三百年的家族产业至此开天辟地,在江南繁衍壮大。
身着红底黑领的褂衫,手持一把紫砂茶壶,现任掌门人郑纯辉已经是第六代传人,在这个承前启后的时代,他无疑对茶馆的经营思考得更多更深。
“现代的老字号经营,必需要考虑可持续发展。”郑纯辉说,“有些老字号行业可以快速扩张,可以做市场龙头,但是他们没有扩张;相反另外一些明显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行业,则应该调整战略。我接触过一个做棉花被的老字号掌门人,他说要把弹棉花铺遍全国,但是在现在这个保温材料都在往轻薄发展的年代,这种厚重的产品如果不加以改良,发展前景是很低的。因此,只有转换思路,走一条曲径通幽之路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