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西单商场的盖楼纪事(3)

时间:2010-05-11 16:00 互联网 点击:我要评论

拆除原三门水泥浇铸的三层楼时,青年突击队员用十几磅的大锤和钢钎一块一块地往下啃。他们自定指标,每人一次抡锤40下,一天下来,手、臂痛得端不

拆除原“三门”水泥浇铸的三层楼时,青年突击队员用十几磅的大锤和钢钎一块一块地往下“啃”。他们自定指标,每人一次抡锤40下,一天下来,手、臂痛得端不住饭碗,只能用筷子插着馒头吃。

工程中期,由于嫌聘金太少等原因,最初请的专家大部分离开了工地。技术要求较高的活儿,如外墙大理石镶嵌、大厅抹顶、通风、线路、管道铺设、货柜家具上漆等都由本场职工自己担当起来。

两期工程所用的1258吨钢材、1971立方米木材、4634吨水泥、540万块机砖,都是手搬、肩扛、车推向工地运送。由于施工现场窄小,只能从皇城根等处运料,每人每车装10袋水泥,重量就是半吨,但谁也没叫苦叫累。全场1000多名职工,大部分是女同志,他们分期分批到工地参加劳动,总计投入69万个劳动日。

因为大家知道申报工程的艰难曲折,资金困难,所以还要精打细算,厉行节约。

水泥班一天要用几百袋水泥,他们要求每班不准弄破四个水泥袋。因为一个完整水泥袋可以卖四角,破损的一斤也卖不到一角钱。六、七百件工作服全是政工组组织工作人员将拆包装的粗布洗净、漂染后缝制的。由于泥浆浸泡、木铁撕剐,一个人要穿坏两三双布棉鞋,全是自己花钱买的。有的小青年当时的月工资才30元左右。在国家经济困难的情况下,给他们的补偿的确太少了。工程的每一个阶段,都要召开动员、表彰大会。一个小奖状,一张洗澡票就是对先进的肯定。

工地上没有官兵之分,同吃、同劳动,领导还要比其他职工付出更多的心血。别人下班了,他们还要巡视,检查进度、质量,做工作记录,安排下一步工作。领导的以身作则,党团员的模范作用,全体职工高度的思想觉悟,形成了一支无坚不摧的战斗队伍。

历经六年的拼搏,西单商场大楼终于拔地而起。她凝聚着全场职工的心血和汗水,职工们都称她是一座“争气楼”。

新竣工的大楼营业面积比建前增加了一倍,商品品种由原来的1.7万种增至2.6万种;销售额由建前的3202万元,增至为7724万元,上缴利润440万元,相当于收回建场的全部投资。

西单商场职工自力更生所建的大楼,为国家节省了巨额资金。全部工程总计投资427.3万元,比预算节省了300万元左右。

中共创始人之一董必武同志,在了解到售货员自己动手盖大楼的生动事迹后,欣然题写了“西单百货商场”匾额。

 

(责任编辑:admin)

收藏到书签: Del.icio.us QQ书签 Baidu搜藏 Google书签 Yahoo书签 新浪ViVi 365Key网摘 POCO网摘 Windows Live 和讯网摘天极网摘
发表评论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注意:本站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