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这一时期西域一些国家也从陆路来到建康,这就推动了海、陆两大丝路沿线国家使节在南京友好相会的宏大场面。六朝时期,在建康城内专门设有“显仁馆”、“扶南馆”等机构和设施,用于接待外国来宾,梁元帝萧绎所绘《职贡图》真实记录了当时波斯(今伊朗一带)、倭国、高句丽、百济等国使臣来南朝访问的情况。当时的南京真正可以称为是一座东亚地区的国际化大都市。通过航海活动,这一时期南京成为先进文化的输出地。
在这一时期的航海活动中,来自南亚地区的佛教,使南京成为中国南方乃至东亚地区重要的佛教文化传播中心。东吴时期,中亚康居国高僧康僧会从南海来到建业,孙权为之设“建初寺”;东晋时,从海路归国的高僧法显在南京写成第一本中国与南亚国家文化交流的著作《佛国记》,还与天竺(今印度)高僧佛陀跋陀罗一起翻译从天竺带回的梵文经典。东晋、南朝时期,有多批海外高僧来到建康,如僧伽婆罗、曼陀罗、须菩提、达摩等,南京出现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盛况,成为这一时期的译经、弘法中心,同时也成了佛教文化从中国传布到东亚其他国家的中心。
郑和七下西洋,拉开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序幕
公元589年,隋朝灭南朝,此后一直到元代末年,南京的航海事业进入低潮。14世纪中叶,南京第一次成为统一王朝明朝的首都,这一时期,南京再次成为世界航海事业的中心城市。仅洪武年间,从南京外派的使臣就有57次,各国来南京的使臣达183次,其中许多国际往来都是通过海上航路进行的。其中,最典型标志就是郑和七下西洋。
南京是郑和七下西洋航海壮举的决策地、始发港及重要的海船建造基地。这项航海活动将海上航线的西端港口延伸到非洲东岸,见证了“海上丝路”由单向到多向、由线状到网状的发展过程,是延绵千年以上的“海上丝路”航线拓展的极限和巅峰,也拉开了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壮阔序幕。
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率多达万人的大型船队由南京龙江关(今下关)出发,经太仓刘家港出长江口入海,先后到达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东非和阿拉伯半岛诸国港口,第一次连续性地直接贯通了中国经南海、印度洋、红海直至非洲东海岸的航线,结束了此前中国与非洲之间的联系一直由阿拉伯人中转的世界航海历史。
继郑和之后,西方的大航海浪潮才开始涌动,迪亚士发现好望角,哥伦布“发现”美洲,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发现通往印度的新海路,麦哲伦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等。
然而,这一切都不能改变中国航海家郑和作为世界大航海时代先驱的地位。当年的《郑和航海图》得到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的高度评价,促进了世界航海科学事业。以南京作为航海活动基地的郑和,不仅在时间、船队规模及航海技术水平上领先一筹,他的航海理念更是以追求友好交往、各国和平相处为目标,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等国的友好交往、文化交流与和平发展,东南亚不少国家出于对中华文化的仰慕,除派使臣来华朝贡之外,浡泥、满剌加、苏禄、古麻剌朗4个国家的11位国王还亲自率领庞大使团访问明朝,提升了中国与南海诸国的文化共享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