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语文
苏欣(小学生,沙湾华阳小学二年级):年年都看飘色,很喜欢飘色。飘色很漂亮,小朋友站在上面很威风。但我就不敢站在上面了,太高了,我没胆量。
李老师(洛城中学老师):番禺对沙湾飘色宣传力度很大的,好多人都识沙湾飘色,挺好看的,过年过节游街很热闹。
林先生(广州土著,媒体人):不了解沙湾飘色,听起来不错,但没看过,应该属于小众文化。
传·承
弄色全凭兴趣,传人难觅
◎讲述人:沙湾飘色艺人黎汉明,从祖父一代起制作飘色,他已是第三代。十多岁跟着父亲学习,1979年开始独立制作第一板飘色。
广州名片:沙湾飘色发展传承状况怎么样?
黎汉明:沙湾飘色曾经中断了20年。1958年成立公社后,国庆节出过两次色,之后,一直到1979年才重新开始出色。当时,我的父亲已经去世两年,村里已经没有人会做了,所以文化站找到我,这样才慢慢恢复。1979年开始做的时候,色柜都已经烂掉,色梗也都生锈了。我记得1983年在广州文化公园出过一次色,规模很大。现在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学做飘色,会做的大都是一些老师傅了。
广州名片:以前的飘色和现在的飘色有什么区别?
黎汉明:以前的飘色是有钱人家自己出钱做,现在是由政府投入。以前每年北帝诞都有一次巡游,现在则是在喜庆日子或大的开张典礼上,会有飘色表演,每出一次色要花很多钱,多的时候可能要十万元以上,包括材料、服装、人工费用等,这仅是小型的出色,大型的上百万元都有。比如,沙湾戏服厂定做的插着四支旌旗的一件大褂就要价1800元。
广州名片:有没有想过飘色手艺的继承和创新问题?
黎汉明:我学飘色全凭兴趣,赚不了什么钱。唯一的传承人就是我儿子了,也是偶尔跟着学。沙湾镇文化站也给我提过要求,让我教一下年轻人,但飘色几乎一年才演一次,对年轻人吸引力不大。年轻人现在都忙着赚钱,我愿意教,但没人愿意学。
评估报告
年老“色”衰苦觅传人,欲申报国家级“非遗”
◎发言人:李坚光(番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馆长)
广州名片:沙湾飘色在全国居于什么地位?
李坚光:沙湾飘色由于一直是在小巷中展演,所以制作上比外省细腻精巧。即使近距离看,也很难看出沙湾飘色是怎么做出来的。外省的飘色叫抬柜,讲究大,比较粗。而且沙湾飘色具有非物质内涵,每板飘色都有配套的人物故事,有自己的文化底蕴。现在,沙湾飘色还准备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州名片:沙湾飘色面临什么样的发展困境?
李坚光:飘色制作师傅“青黄不接”。制作沙湾飘色的师傅都有一定的年纪了,年轻的没跟上,大概现在还有30多位制作飘色的老师傅。随着新兴文化的冲击,年轻人个个都上网,情愿学PH O T O SH O P,也不愿学制作沙湾飘色。沙湾飘色必须在特定的场所、特定的时间展演,一年才做一次,对于年轻人来说,飘色显然没有什么经济效益能吸引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