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沙湾飘色 美色天人(2)

时间:2010-02-27 12:17 点击:我要评论

热门标签: “沙湾飘色”

这一时期,沙湾飘色活动每次出色连续4天,每天出色30余板,争奇斗艳,蔚为壮观。

飘色屡“衰”曾被列为“四旧”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战事连连,民不聊生,可以说是国运衰,色运也衰。老艺人仅记得在一九四五年日本仔投降那年出过一次色。全国解放后,百废俱兴,飘色活动也得以恢复。后来,“文化大革命”开始,飘色再次衰落,被列为“四旧”,此事再无人提起。

高科技元素加入,飘色越来越“金贵”

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改革开放后,飘色活动再次复兴,2007年还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板色内容已经不仅是民间传说、戏曲故事等人们对吉祥如意的祈愿,更有对祖国的热爱和歌颂。

近年来,沙湾飘色还致力于改革创新,在坚守沙湾飘色传统特色的前提下加入新的高科技元素,比如板色《赛龙夺锦》一改以前的手推小色柜,首次将舞台移至宽阔的电瓶车上,利用现代机械进行移动,一举获得全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板色的技术创新据说投入了20多万元,当属全国最豪华金贵的飘色。

唯心

“飘色”难以为继、难道“色”真的是空?

三岁小孩怎能站在一条莲藕、甚至是一枝花上,悬在半空挥洒自如?第一次“观色”,脑门上冲击而来的全是感叹号和疑问号!

“八仙过海”中的“铁拐李”腾云驾雾,他的葫芦还能喷射烟雾,而“哪吒伏魔”中的“哪吒”踩着风火轮,空中追魔……飘色扮演幼童如同神仙一般,在空中飘舞,而这正是飘色的绝妙所在。由于“伪装”得非常隐蔽,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巡演,大家一开始都不相信表演的是真人。直到扮色的孩子招手,人们走近去摸,才信以为真。

为此,外国友人称它为“东方的隐蔽艺术”。民间艺术的巧夺天工可谓让观者折服,可看到的人毕竟有限,了解的人更是寥寥无几。土生土长的番禺人,无人不识沙湾飘色;可一出番禺,沙湾飘色就成了小众文化。很多广州市民只知岭南表演艺术“醒狮”,却不识同为领南表演艺术的“飘色”。

飘色似乎尚“养在深闺人未识”。 犹记得在沙湾承办的中国民间飘色大赛上,令人叹为观止的《赛龙夺锦》飘色,两条龙舟在水上奋勇争先,上下起伏的两条龙舟间飘起的十一人,衣着艳丽的扮色者手持不同乐器,造型各异,利用力学原理搭起三个梯级,使得“飘”上还有“飘”。而这样的盛景一年才一次,甚至几年才一次,几个小时就结束了,就像空中绚丽开放又转瞬即逝的烟花。惊叹过后,又归隐于“深闺”。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 已有条评论,共人参与,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注意:本站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