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佛山,暴烈的阳光直射下来,烤灼着南中国的这片土地,空气闷滞。小楼般的印有“海天”标识的大黄铁罐一排排地矗立在一片空地上。储酱罐旁边,是一望无际闪着太阳光辉的玻璃晒池屋,晒池里,大豆正在发酵,好闻的酱油味道随风飘送过来,让人忍不住去想大豆发酵时气泡破裂的“啵啵”声。
因为在佛山高明已经有了占地3000亩的新厂房和配套设施,位于佛山禅城文沙路的海天味业总部倒显得静谧起来。这里,曾被叫做海天酱油厂,而再往前追溯,则是有300多年历史、肇始于清代中叶乾隆年间的佛山酱园。
传统,历史悠久,这是大部分中国人对于调味品的认知。中国饮食文化发达,调味品行业与之相生相伴的历史长达数千年。或许是因为这个行业过于分散,细分的品类又太多,并且中国特有的地域特点及口味习惯的差异,使得调味品行业长期以来以地方性品牌居多。没有过多的诉说,人们对于调味品行业的认识也就依然停留在作坊式、计划经济时代的观感上,认为中国传统的老字号偏安于市场一隅,营销手法老套,渠道保守,价格低廉。但是,海天却给这一传统的产业赋予了诸多现代化工业的元素,传统与现代融合在一起“发酵”出了一个年销售额达60多亿元的企业巨擘,已然是全球最大的调味品生产企业。这样的成绩在产业经济发达的佛山,拿去跟家电业、陶瓷业的巨头相比也丝毫不逊色。
在行业内,海天遥遥领先于同行,甚至其销售额远远高出了行业第二名到第五名的销售额之和。许多竞争对手都在学习、模仿海天的做法,从某种程度上说,海天已经是行业的风向标。但是这种认识仅仅限于行业内,在行业外海天优秀的业绩与外界对它的认知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落差。海天品牌部张经理就经常让媒体弄得哭笑不得。媒体很少关注调味品行业,偶尔关注一下却先在心中预设了一个看法,传达给公众的是一些不太准确的信息。“许多人对我们表示惊讶,认为一个调味品企业能做到这么大,殊为不易。实际上,我们是把自己放在大食品行业里的,而不是单纯的调味品行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配置优质资源,以更先进的理念,以更高标准的要求,做好调味品。”
这样的落差还只是细微的一个方面,当资本运作的手伸进调味品这个传统的行业时,人们担心国际化的并购重组,携资本优势的外资企业加入竞争会对调味品行业的民族品牌产生冲击,然而海天味业却淡然一笑。“外来的和尚并不见得会念经。”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各地口味的差异以及可以用“刁钻”来形容的高口感要求,都不是外来的经营者能够在短时间内适应的。如果不是停留在资本层面,而是贸然进入企业具体的经营层面,外资的胜算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