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老话:酒香不怕巷子深。千百年来,不少老字号就是凭着这一信条走遍天下。然而,在市场化的浪潮下,好产品就一定能卖出好价钱吗?面对铺天盖地的广告信息和琳琅满目的商品世界,凭什么让消费者相信你的“酒”最香?
“阿胶,本经上品,弘景曰:‘出东阿,故名阿胶’。”医圣李时珍的这句话表明阿胶的历史至少在2500年以上。悠久的历史加上独特的垄断性水资源优势,50多年来,东阿阿胶近乎就是阿胶产品的代名词,占据着75%的市场份额和90%的上游驴皮资源。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东阿阿胶却一直都处于缓慢发展状态,是一个典型的产品导向型企业。随着上游驴皮资源以年均20~30%的速度在减少,东阿阿胶这壶“陈年老酒”面临着被市场边缘化的风险。
2006年,华润集团入主东阿阿胶,将其纳入华润集团中医药版块的重要战略位置,以往的增长速度显然不能满足资本方的要求,由此拉开了东阿阿胶的市场化再造历程。
为了解决阿胶产品“叫好不叫座也不叫价”的窘境,2006年以来,东阿阿胶通过发动文化营销实现阿胶价值回归;通过“由销转营”打造终端拉动力;力推控制营销强化对市场的控制力。经过营销变革,加上企业产品线的延伸,三年多来,东阿阿胶保持了年均35%的增长速度,提前实现“五年再造一个东阿阿胶”的战略目标。那么,东阿阿胶的这些战略举措是如何推行的?
文化如何营销?
波士顿咨询公司创始人布鲁斯·亨德森认为,企业之间的竞争可以分为自然竞争和战略竞争两种类型。自然竞争是一个渐进的随机互动过程和自发的适应性行为,企业主要依靠本能或直觉做出反应。过去的几十年,东阿阿胶正是处于这种自然竞争状态,缺乏对市场变化的敏锐感和主动性,造成阿胶产品一直处于低价低增长状态。并且,由于人们对阿胶价值的低估,造成阿胶价格和销量上不去,阿胶的稀缺性并没有在市场上获得应有反馈。在这种情况下,东阿阿胶制定了以文化营销为切入点的营销变革策略,希望通过文化营销让人们更好地认识阿胶的价值和品牌内涵,为企业转型提供原动力。
梳理历史,提炼卖点
要推行文化营销,必须“有料可循”,而这种“料”,对于东阿阿胶这样的老字号企业并不成问题。在阿胶2500多年的生产和应用过程中有着大量的史料记载和名人故事,由于欠缺收集提炼,这些史料并不为外人所知,曾经与人参、鹿茸齐名的滋补三大宝—阿胶,逐渐被人们遗忘。
东阿阿胶以往的总结和传播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是偏功效,欠包容。如由于对复方阿胶浆单一产品的宣传,消费者对阿胶最直接的联想就是‘补血’,严重制约了东阿阿胶的品牌延伸和产品延伸。二是有整理,但缺乏提炼,始终没有给消费者一个清晰的价值传递,品牌内涵趋于模糊。三是有历史,但欠缺高度。‘本经上品纯滋补,一传至今两千年’,交代了历史和功效,但仍难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兴趣,没有把东阿阿胶独特的历史价值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