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义》注曰:"楚宣王朝诸侯,鲁恭公后到而酒薄,宣王怒。恭公曰:我,周公之后,勋在王室,送酒已失礼,方责其薄,毋乃太甚。遂不辞而还,宣王乃发兵与齐攻鲁。梁惠王常欲击赵而畏楚,楚以鲁为事,故梁得围邯郸。。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澌载与此相同。楚宣王会见诸候,鲁国恭公来得晚并且酒很淡薄,楚宣王甚怒。恭公说,我是周公之后,为王室立下汗马功劳,给你送酒已经是有失礼节和身份了,你还指责酒薄,不要太过份了,于是不辞而归。宣王马上联合齐国发兵进攻鲁国。齐国的梁惠王一直想进攻赵国,但却畏惧楚国会帮助赵国而不能如愿,这次楚国有求,便不再担心楚国来找麻烦了,于是齐国立即兵围邯郸,赵国的邯郸因为鲁国的酒薄不明不白地做了牺牲品。 另一种说法是《淮南子》:"楚会诸侯,鲁赵俱献酒于楚王,鲁酒薄而赵酒厚。楚之主酒吏求酒于赵,赵不与,吏怒,乃以赵厚酒易鲁薄酒,奏之。楚王以赵酒薄,故围邯郸。。战国时期,楚国会盟诸侯,鲁赵两国均赴会并献酒于楚王,鲁国的酒味道稀薄而赵国的酒味道醇厚。楚国主管酒的官吏向赵索酒,赵国不给,于是楚国主管酒的官吏愤怒不已,就用鲁国的薄酒替换赵国的厚酒,向楚王打小报告。楚王听信汇报,以为盛产厚酒的赵国以薄酒搪塞,蔑视自己,所以兵围邯郸。这简直就是现代贪官索贿不成,倚仗自己的方便条件和权力陷害事主的翻版。虽然是索贿不成反遭报复的事,但反映了酒在2500年前就是国与国交往中不可或缺之物了。更有甚者,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回京,向汉武帝报告了大宛国盛产葡萄和葡萄酒,武帝非常高兴并派使者到大宛索要,大宛不予并诛杀使者,武帝大怒,令兵伐之,"……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葡萄入汉家"。血战四载,死伤数十万,酒登上了外交舞台并引发了大规模的战争。
在古代,酒类就采用了防伪措施,我们能看到的实例是上世纪70年代初,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墓中的酒坛嵌印的封泥和1995年江苏省徐州市址从狮子山西汉楚王陵墓中发掘出的六坛封装完好的兰陵美酒。酒被放置在庖厨的陶质球形坛内,泥封上印有"兰陵丞印" 戳记,完整无缺,清晰可辨。六坛兰陵美酒由于深埋地下,与外部空气隔绝,避免了风化侵蚀,又由于馐坛质地细密,坚硬厚实,所以虽然时过2148年,坛中美酒损失不多。关于封泥防伪,笔者在以前的《防伪史话》中有专文论述,在此不赘言。
时光荏苒,我国的酿酒业已经延续了数千年,然而时至今曰,假冒伪劣酒屡禁不止,个中原因值得深思。笔者在与一些酒业大腕晤谈时,他们对打假环境都表示了不同程度的关注。汝阳杜康酒分厂老总常贵欣对笔者说,采用适合的防伪标识是防止假冒伪劣酒的有效手段。汝阳杜康酒分厂积极采用防伪标识,有效地保护了自己的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可叹的是,到目前为止,我国所采用的防伪标识除了更现代化之外,仍没脱离古代封泥防伪的窠臼,因此我们盼望全新理念的防伪技术面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