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现代化的节奏将老北京的味道冲得越来越淡,这些老北京小吃的老字号们不断被掩盖或者被“消灭”的时候,我们,或者我们的后代今后生活在这个城市,将会失去多少北京的记忆和乐趣呢?那些黄发碧眼的洋人们住在四合院里,穿着中国旗袍,品着中国茶,而我们自己却摒弃了这本该属于我们的财产,奔向了“星巴克”、“肯德基”、“麦当劳”和摩天大厦。
“中外驰名的‘北京王府井小吃街’,刚开始是由北京黄城根下个体户经营,后来经炒作一个摊转让费就16万元,出租给外地人经营。根本就不叫传统小吃街。但庆幸的是,这几年来在市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倡导下,2006年6月小吃协会在风景秀丽的后海宋庆龄故居旁,创建了“京城九门小吃”经营平台,把宣武区18户百年老字号小吃召集在一起,捆绑经营,共谋发展。开业第一年就接待中外游客120万人次。接受几百家中外媒体的采访。
“九门小吃”开业3年来,已成为中外游客感受京韵、了解北京的一个重要窗口。许多老字号传人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73岁的 “爆肚冯”第三代传人冯广聚老先生在水立方体育馆写下“北京小吃的春天来了”。更多的老字号给协会送来了锦旗和牌匾。经协会目前抢救挖掘出来的老字号小吃89户,为每户建立了历史档案,影响带动了京城传统小吃热潮。”侯先生表示。阻碍北京小吃发展的瓶颈
小吃历史悠久,已无可非议。到底哪些方面因素造成小吃发展延续缓慢?
侯先生表示,北京小吃发展主要是因为小作坊式经营规模小;掌门人视野窄,观念陈旧,保守固执;缺少发展资金和经营场地;没标准,加工食品随意性很大;缺少技术人员和接班传承人;缺乏诚信、创新和经营管理意识;经营环境简陋,卫生条件差,服务不规范;缺少传统小吃行业组织和民间团体;政府重视不够,支持力度小;缺乏冒险,与时俱进、敢于拼搏尝试的精神这十大因素所影响。
随着中国1956年实行的公私合营战略,当时国家决定收购的都是在社会上颇有影响力和规模面积大的“楼、堂、馆、居、斋”等。如:北京的“泰丰楼,东来顺、全聚德和东兴楼”等够规模的餐饮。
“爆肚冯、奶酪魏、年糕钱、羊头马、豆腐脑白、茶汤李、恩元居、小肠陈”等小吃过去均是沿街串巷叫卖,摆小摊为生的。这些小吃虽然历经百年历史沧桑,陪伴影响了几代人成长和传承延续,但到现在,一直是家庭式小作坊经营,没有成规模和有计划的滚雪球发展。在京城每家每户小吃店内都能见到家族式经营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