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如“十八子”等一些新牌子相比,“王麻子”在产品款式、科技技术含量上已经显得土气,产品开发观念与现代消费观念差距日渐扩大。业内人士认为,“王麻子”品牌的开发空间至少还有80个产品的选择余地,而且大多是技术含量大,利润高的旅游刀具等中高档产品。
3、机制老化
作为一家老国有企业,“王麻子”品牌在继承老字号深厚文化遗产的同时,也背上了沉重的机制包袱。有关资料显示,1997年时,该厂在岗职工697人,退休职工却已达500多人。
企业机制、管理方式、产品开发及外部环境等几方面的不足与制约,导致王麻子处境日趋艰险,2001年,“王麻子”经历了停产、改制等过程,但销售情况依然非常不景气,并降到了建国后的最低点,平均每月仅销售1万把菜刀,10几万把剪刀,总销售额仅仅1500万元,亏损达200多万元。
4、延伸失误
1995年,王麻子刀剪厂与北京市文教器材厂等毫不相干的十几个厂子合并成立王麻子工贸集团公司,并重新注册了王麻子商标,应被视作“王麻子”品牌延伸和盲目扩张的一大败笔。
“王麻子”的品牌联想在于刀剪产品,而合并后的新“王麻子”,在产品的商标使用上,新、老商标紊乱,市场上“王麻子”产品混乱无章,造成品牌资产严重分流和破坏,也削弱了消费者对“王麻子”品牌的忠诚维系,直接导致产品滞销,仅合并当年就亏损100多万元。此后“王麻子”便一蹶不振,平均每年亏损近300万元。
1999年,王麻子工贸集团中的王麻子刀剪厂及另外三家厂子又被合并划归为北京昌平区的区属企业,因为王麻子工贸集团注册在先,真正“王麻子”的传人竟只能重新注册“栎昌王麻子”商标。
这一通分分合合,“王麻子”内部不仅乱作一团,品牌资产更是支离破碎,“王麻子”便这样一直挣扎于混乱之中,亏损也流年渐长。
5、传播乏力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年代,产品同质化以及传播的过度逐渐培养了消费者的挑剔眼光,由于经营不善,近几年来,“王麻子”的品牌宣传少得可怜,总共投入也不过是区区的几万元资金,尽管依仗百年品牌积淀的福祉,但“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现代市场苛刻要求,无疑不利于“王麻子”扩大品牌的影响和知名度,仅凭一些老人的口碑传播,知名度已呈降低的迹象。
老字号路怎么走
“王麻子”事件,是对中国老字号品牌经营的一声断呵。
目前世界各类刀具市场年贸易总额在36亿美元左右,我国现在的刀类出口额仅占全球贸易总额的4.6%,而剪刀类出口额仅占1.2%,这对于中国刀剪业而言,应该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市场讯息,留给了包括老字号在内的国内刀剪品牌很大的市场增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