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福大厦的6次变脸可以说是隆福寺商业街定位不清晰的最好注脚。有专家认为,隆福大厦当年之所以能成为京城商业“四大金刚”之一,关键在于它最早经营的自行车和五金交电特别有特色,全市的人买自行车和小五金都首选此地,这里的货品全,价格又相对便宜。在自行车和五金交电做出名气之后,服装、家电也跟上来了,加上这里的小吃具有北京特色,“吃小吃、逛隆福”成为当时京城一大时尚。然而失火重张后,这种特色没有得到保持,结果渐渐失去了特色优势。
从此,隆福大厦好像就找不到北了。2001年,隆福大厦曾与以经营服装批发为主的北京双猴经贸发展有限公司联手进行了改组,将隆福大厦的二、三层改为服装批发市场,但大厦的经营状况却没有好转,不久双猴便悄悄退出了。 2003年,隆福大厦吸入中财社福集团4500万元人民币协议投资,将隆福大厦重新改建为“中财隆福数码视听广场”。由于经营惨淡,隆福大厦于2004年 6月关门,停业至今。
当然,隆福寺商业街最终没能形成精准的定位与隆福大厦的领头羊效应有关,也与商业街没有统一的商业规划关系很大。
记者了解到,隆福大厦失火后3个月,东城区所属的隆福广场便开始动工开建。东城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府官员曾向媒体直截了当地说:“隆福大厦其实是北京市与东城区相关部门博弈交锋的结果,其最直接的交锋是利益冲突。正是由于两者都想掌控隆福大厦这块肥肉,反而互相制约,造成隆福寺商圈缺乏统一规划、发展无序的局面……”
据悉,隆福大厦曾隶属于北京一商集团,是市属商业企业;隆福广场由东城区属企业管理经营。二者产权不一,彼此之间缺乏配合,难以统一思想、协作发展。除此之外,还有众多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商户,各自有各自的思路和想法,在没有统一的部门进行统筹安排的情况下,自发地进行经营,无法形成特色,甚至原有的特色也被舍弃。
在定位方面的举棋不定给隆福寺商业街带来债务问题也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因素。1993年8月12日,隆福大厦的那场大火创造了当时北京火灾历史的新纪录,直接经济损失2100万元。“隆福大厦的每一次变脸失败都意味着高额的债务产生。”洪涛说。
根据公开的数据显示,如今惨淡经营的隆福广场当年投资额是5亿元人民币。多年以来一直关注隆福寺商业街发展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国雄表
示,从那次失火以来,由于隆福寺商业街定位的错误,造成了不止10亿元的经济损失。
此外,在中国步行商业街工作委员会主任韩健徽看来,隆福寺商业街没落的另一致命原因是丢掉了商业街的“魂”,也就是历史文化的底蕴。据韩健徽介绍,国内甚至国际上许多知名的繁华商业街都是以“庙市合一”为依托发展起来的,像上海城隍庙、苏州观前街,沈阳中街,南京夫子庙,甚至美国第五大道上都有许多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