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各种行业,是经过漫长的历史进程逐渐形成的,其特点是一全 、二杂、三服务范围广。
习惯上,人们泛称各行业为“三百六十行”,其实明、清以来,北京的工、商、服务三类行业远远超过了三百六十行,就民国三十元(公元1941年)齐如山著《北京三百六十行》对旧京行业的不完全统计(及不甚科学的分类)工艺方面为447行;
商业方面,包括服务性行业为265行,总计达742行之多。 老北京的工业主要是手工手坊,从业者谓之“匠”,例如木匠、铜匠、 铁匠、瓦匠、石匠、皮匠……仅属于木工、铁工作坊的就有:桌椅匠、大车匠、轿车匠、轿子匠、马鞍子匠、寿木匠、剃头挑子匠、鞋楦子匠,约有40 多行。 皮革工业10多行;制造各种器具、物品的148行;
纺织服饰工业的 42行;做装饰品的15行;食品制作的54行;制作文具、装订书籍、裱 画等业29行;牙雕、雕漆、景泰蓝等特种工艺31行。还有说书、唱戏、 唱大鼓、挂牌当医生的,以及宗教职业者约57行。 商业上则分为坐商、行商、摊贩、游动小商贩等。其中经营服饰类的46 行;饮食类64行;材料类34行;
百货类38行。 服务行业有旅馆、栈房17行,修理旧货业33行,出赁物品21行。 其中,出赁行业多与民俗有直接关系。如服务于旧婚礼的喜轿铺;服务于旧丧礼出殡抬灵的杠房;搭喜棚、丧棚、凉棚的棚行;应婚丧寿庆彩子的 彩子局、经绸局、出赁家伙等、出赁孝衣等行业。此外,与民间俗信的有关行业还有糊纸活的冥衣铺、香蜡铺、官吊作等。
俗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因旧京为“帝京”,为适应皇家、 贵族的需要,全国各地区、各民族的行业精华:如江苏、浙江的玉工、裱工 、雕刻工;云南、湖北的铜工;广东、广西的绣工;山东的料器;四川、广西的锡器、陕、甘的地毯;蒙古的皮革等等,通通云集于此,自成一行。从经营各行各业的人来看,也是外省人为多。
以饮食业为例,经营米粮、油盐 、干鲜果品的以山西人为多;经营饭馆、饭庄的以山东人为多。旧京并无真正的北京馆,只有山东人经营的京味饭馆,经营羊肉馆及风味小吃的则以回民为多。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北京又涌现了许多新的行业,如搬家业、洗车业、职业介绍所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