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首先在慈善与救济的内容对象上有所更新和扩大。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慈善与救济内容仅限于育婴、恤嫠、养老、施棺、舍药,主要对象是社会上极端贫穷和处于弱势的人群,如鳏寡孤独贫民和废疾贫困之人。近代天津的慈善救济事业的救济对象有所扩大,不仅仅限于对鳏寡孤独、贫病残疾之人的救济,更侧重于面向社会大众,使慈善事业具有了近代慈善公益活动的特征。此外,天津的慈善家树立了明显的‘教养并重’的救济理念。传统时期,慈善救济机构对收养人员往往采取单纯的收养办法,为他们提供食宿、医疗救济和施棺抬埋,而很少在对他们收养的同时,传授一些谋生的技艺,以使其能够自理自救。近代慈善家和慈善机构一改传统做法,从单纯的收养转变为教养兼施,慈善家积极兴学助教,慈善机构也大多办有义塾,为适龄的学童提供受教育的机会。”
天津士绅助学,以家族为体系,往往几代人传承相继。民初的“乡祠卞家”为民初天津八大家之一,其家庭公益助学之风延续三辈人。
卞氏后人卞学诊回忆,1901年天津开展新学运动。翌年由名教育家、南开创办人严范孙及林墨青建民立第一小学堂,由卞禹昌(赓言)任学董。年底又由卞宝廉(酌泉)、卞世清(襄宸)与张炳邀同林墨青创办民立第二小学,后改名天津私立第二小学。1915年后另聘卞耀昌(星南)、卞蕃昌(滋如)等六人为校董,该校即南开区南门里小学前身。
卞禹昌曾为清廪膳生,庚子事变后,痛心国难,深感以教兴国之必要。1905年卞禹昌自费东渡日本考察学制,回国后又游历上海、武昌、北京、保定等地,后被任命为天津学务总董,筹设天津劝学所,并兼任学务处议员;学务公所成立后兼任议绅。在父辈大力支持下,卞禹昌兴办民立第二两等小学堂。因兴学有功,他与林墨青同被委以推行官立新学之校董,二人主持创办的官立小学有16所之多。为兴新学奔波劳顿,积劳成疾,46岁即病逝。民国初年,卞蕃昌主持创立天津私立蒙养园,由卞肇新夫人、严范孙长女严智蠲任园长,卞煜光外孙女韩昹华在该园任教。而卞家最为出名的把隆顺榕做大做强的卞肇新毕生热心教育和慈善事业,曾担任南开中学、新学书院、汇文中学、中西女中、培才小学等校董事,1920年至1937年连任南开大学校董。
除上述卞家几位知名人士,卞氏家族还有一位出资办学的女性,她就是卞颂清的妻子史太夫人。封建时代女子无才便是德,女人被封闭在家中,大多不知天下事。史太夫人有鉴于此,1913年临终前,嘱其子卞会昌(际云)丧事从简,捐银元5000元,兴办卞氏初等小学,资助因贫寒而失学或无力受教育之子弟。在天津县视学兼劝学所总董华泽沅主持下,于府学明伦堂,办起了卞氏小学;教育司和天津县为表彰史太夫人,赠“儒术婆心”匾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