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拒绝失忆症
让“老字号”走出困境,关注从没停止过。
国内唯一的老字号保护协会“杭州老字号企业保护协会”,就曾“万里寻访老字号”。辛劳奔走为的是,“老字号”雄风再起,不只经济意义,兼具文化意义……
仲富兰(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全社会都要来保护“老字号”,“老字号”自身也要积极发展,不能总依靠人扶。但有些市场需要确实不大的“老字号”,以及民间传统工艺,就迫切需要政策的倾斜。记得小时候,常去邵万生、沈大成,那里仿佛就是美味的象征,现在味道已完全不一样了,但我向别人介绍时,还是会称赞。因为,它们是我记忆里的“老字号”,那代表了一个时代,蕴含了开创者们的故事,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很强的历史文化与经济价值。
乐竟泓(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我小时候,在光明中学旁的小弄堂里,尝过“鲜得来”的排骨年糕,那个味道,至今难忘。许多“老字号”都是这样,是一种延续多年的情绪性记忆。心理学有一个“认同传统”的说法,即所谓马太效应,强者恒强。其实,现在的“老字号”与原来慢工出细活的已不能比了,但只要变化不太大,我向别人介绍本地牌子时,还是会选择“老字号”。保护“老字号”,要着重于那些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
冯骥才(作家):城市和人一样,也有记忆,从胚胎、童年、兴旺的青年到成熟的今天,这个丰富、多磨而独特的过程,全都默默记忆在它巨大的城市肌体里。一代代人创造了它之后纷纷离去,却把记忆留在了城市中。承载这些记忆的既有物质的遗产,也有口头非物质的遗产。“老字号”就是一种遗产,纵向地记忆着城市的史脉与传衍,横向地展示着它宽广而深厚的阅历,并在这纵横之间交织出每个城市独有的个性与身份。城市的保护决不是简简单单留下几个“风貌建筑”,要从城市史和人类学角度来审视城市,把必须留下的记忆坚决守住。比如,“老字号”!否则,随手把许多极其珍贵的记忆大片抹去,就会把阅历丰厚的城市,最终变成亮闪闪又“腹内空空”的暴发户,变为失忆症的患者。如果我们真的这样做了,我们的后代便会在未来变得千篇一律的城市里,一边茫茫然无所凭借,一边骂我们这一代无知与野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