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字号”普遍不景气的今天,有着“中华老字号”耀眼光环的开封第一楼却是逆势而上,一路飘红,表现出了强盛的生命力,为消费者所青睐,为社会各界所瞩目。这一切,得从第一楼的掌门人、董事长郅军说起。
1995年,当时为开封市饮食公司副总经理的郅军兼任第一楼总经理。当时第一楼整个经营面积不到300平方米,而且面临因城市拆迁而没有固定经营场所的困境。为了保住第一楼的品牌,郅军决定先用分散经营的方式渡过难关。他在市内寻得几处小店,以包子和小菜的方式艰难维系经营,直到一年后政府在寺后街盖了第一楼的新址。新楼建成预示着开封第一楼的经营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但是重建成后的第一楼,应该采取怎样的经营模式呢?有人认为,应该坚持大众化经营,低档次装修,投入300万元即可。然而,郅军意识到:品牌将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经营活力,应将品牌、文化氛围、经营布局和经营档次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这至少得投入700万元。最后,郅军顶着压力,克服资金不足等诸多困难进行装修,当时的装修在全省都属一流,富丽堂皇的第一楼正式亮相了。开业当年的收入就由此前的200万元上升到1800万元,这一业绩令人刮目相看。
其实,郅军所看重的并不仅仅是装修上的高档次,而在于第一楼丰厚的文化背景。他打的是文化牌,突出文化内涵才是领先其他老字号的制胜法宝。因此,不仅在前期的装修中突出宋文化内涵,还响亮地提出了“吃一楼包子,品宋都文化”的口号,还在一楼餐厅推出了文艺表演,第一楼的经营迈向文化渗透饮食的道路。
在经营上,考虑到开封是豫菜的发祥地,郅军确定了以小笼包子为龙头,以豫菜为主,其他菜系为辅,高中低档相结合的经营策略。规模的扩大和经营策略的变革,使得第一楼的经营一年一个台阶,“吃一楼包子,品宋都文化”成为独特的文化现象。第一楼也获得了多项省级及国家级的荣誉:“国家特级酒家”、“中华餐饮名店”、“豫菜品牌示范店”,小笼包子也先后获得“中华名小吃”、“中华名点”等称号。2006年,第一楼被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这在我省仅有4家。
郑汴一体化战略实施以来,特别是郑开大道开通以来,进入我市的游客数量猛增,第一楼寺后街店的接待规模已经达到极限,其服务质量遭遇严峻考验,也制约了更大的发展。在此形势下,董事长郅军经过一番考察,最终确定开设第一楼西区店。
西区店开业后,郅军又调整了经营思路:在经营品种上以小笼包子为主、以风味小吃为辅;在经营方针上两个店实行错位经营,西区店瞄准公务和商务消费进行经营,寺后街店瞄准居民消费、旅游消费进行经营;在发展定位上,要把第一楼打造成具有浓郁地方饮食特色,满足中高档消费需求的饮食文化体验广场。近一年来的经营业绩表明,郅军的决策和经营思路是正确的,第一楼的发展已经迈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如今,郅军对第一楼的发展又有新的思考:在搞好饭店经营的同时,发挥品牌优势,涉足速冻食品加工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第一楼的品牌,为开封食品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让“老字号”焕发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