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的招牌总让人怀念。记者 罗斌 摄
老字号博览会在大渡口步行街开幕,吸引了大量市民。 记着 罗斌摄
斗味将老字号“集结”。记者 罗斌 摄
近日,夏红亮在看一本书,叫《佛门管理》。他在纠结一个问题,为何有千年寺院而没有千年企业?
作为重庆桥头火锅饮食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重庆字号协会执行会长,他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些启示,让重庆的老字号企业能够焕发出青春,在市场上“长生不老”。
1、七成老字号企业经营困难
重庆桥头火锅创始于清宣统元年(即1908年),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家中华老字号火锅.原设于海棠溪河街桥头。故名“桥头火锅店”。
解放后,桥头火锅公私合营,后来成为南岸饮食公司下属的纯国有企业。1997年,桥头火锅改制,私人股东120余人,占82%的股份,国有股份保留18%。
夏红亮说,由于改制不彻底,桥头火锅曾在一段时间内处境困窘。
“两不像”的企业使员工待遇下降,人才流失,先后有五位国家级的大师都被私营火锅企业挖走。由于企业股东太多,对企业中远期战略规划分歧较大。
“开股东大会就吵架,要做出一个决定非常难。”夏红亮说,在其他火锅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时,桥头火锅却步履艰难。
“老字号”企业面临的窘景,也在忠州酿造厂出现。
忠州酿造厂生产的忠州豆腐乳,始于唐代,盛于明清。解放初期,忠县3家酿造作坊经公私合营组建为国营酿造厂。该豆腐乳屡获殊荣,1958年被商业部评为全国名土特产品,1988年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后来被评为中华老字号。
1997年,酿造厂由内部职工集资买断产权,组建股份公司。
“正是因为这次不彻底的体制改革,让企业发展陷入困局。”忠州腐乳酿造公司新任董事长黄代平说,因企业职工平均持股,企业法人无论大事、小事都无决策权,企业发展一落千丈。
2002年,忠州酿造厂被迫停产。一块散发千年香味的豆腐乳似乎要“香消玉殒”。
“老字号”企业怎么了?
夏红亮告诉记者,这种现象并非重庆所独有,在北京、天津、武汉、长沙等地,老字号早已拉响了倒闭警报。
与此相对应的是,2012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中华老字号发展与创新论坛公布了一组令人惊讶的数字:我国老字号企业平均每年消失230多家;在现已认定的1100多家中华老字号企业中,七成经营困难,两成濒临倒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