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3年,培罗蒙计划让定制西服业务走出深闺,分“金银铜”3个子牌3种档次,供顾客选择。日本和香港培罗蒙的前车之鉴,也令金建华头脑很清楚。“走高级定制服装之路,并不等于回到过去的裁缝铺。”手艺是重要的,但设计、营销、服务同样重要。这是培罗蒙把形象店置于南京路上的原因。培罗蒙还打算在大剧院西侧建一个文化艺术设计中心,专设高级手工定制区,由特级设计师和特级技师坐镇。为了让定制服装的手艺得到传承,培罗蒙还计划与高校联合开设“培罗蒙服装教育学院”,专门培养未来的高级裁缝。
不过,打高级定制西服主意的,不止培罗蒙一家———陷于低利润漩涡的国内服装企业,谁都想进入目前还是外资品牌一统天下的“高端市场”。北京顺美服装公司最近就宣布:“准备集中力量,发展售价1万元左右的纯手工西服生产。”在这条道上,80年前的“头牌名旦”培罗蒙,今天凭什么打败对手?
【契机】变革时代
答案也许是:品牌、名誉、文化……
尽管3位传人的聚会最终没能成功,但培罗蒙寻根之心可鉴。“国内某著名服装企业的老总跟我讲过,培罗蒙有一样东西,是他们花了钱也买不到的。”金建华说,作为国内历史最悠久、最著名的服装品牌之一的培罗蒙,80年历史留下的不仅是缝制工艺这一“非物质遗产”,还造就了盛名———“培罗蒙,半个多世纪的骄傲”。在老上海心目中,培罗蒙就是摩登的象征,与精致、优雅同义。
60多年前的一幕景象仍然深深留在89岁李佩鹤的脑海中:南京西路284号,两开间的培罗蒙小楼,一楼是落地玻璃大橱窗。周六晚上,当旁边的大光明电影院电影散场,客人一涌而出时,许达昌身穿一件白色大衣,在敞亮的灯光下,在众人的注视下,开始裁剪当时最新式的西装。这也许是当时最别出心裁的品牌广告。出身舟山定海乡下的小裁缝许达昌,确实有着善于经营的精明头脑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更幸运的是,他遭遇了上世纪30年代上海首次融入国际时尚的风潮。在这股风潮中,培罗蒙靠一把尺、一把剪刀和一只熨斗这“三件宝”,打败了众多中外同行,成为西服定制的“头牌名旦”。
改革开放后,“老字号”重逢青春。“当时百废待兴,老百姓需求很大,店里一天也就做10来套西服,供不应求,只能跟现在医院专家门诊一样派号,有人为了做一套西服,早上五六点钟就来门口排队。”李佩鹤告诉记者。
如今,培罗蒙再一次遭遇了重新提升品牌文化的契机。中国服装协会近日发布的《商业创新促进中国服装产业发展》中称,“中国服装业的拐点”已经到来,一场变革正在悄悄发生:内销市场首次超过外销,产业和商业进一步交融,品牌和创意的重要性日益凸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