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一轮竞争中,因为商务成本高等原因,上海的服装企业已经逐渐失去了市场的主动权。未来,随着企业上市和并购等过程,资本的力量也许会更迅速地把它们推向缺乏竞争力的一边。面对雅戈尔等竞争对手动辄几十亿元的销售额,培罗蒙不能不焦虑。当管理层为扩大市场份额绞尽脑汁时,一位外籍营销顾问却问金建华:为什么西服卖得越多才越好?他说,伦敦市中心的萨维尔街,那里集中了几十家高级定制男装店,最有名的戴维森公司,创立于1803年,英国皇室、大臣、总督和郡治安长官的西服都在这里定制,欧洲皇室、美国总统和国际巨星也是他们的座上宾,这里一件标准两件套西服的价格近万美元,虽然一天也做不了几套,利润率却极高……
这不就是培罗蒙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做的事情吗?“做大,我们没有资金优势,做精,我们倒是有先天基因。”金建华告诉记者,他也发现,随着顾客需求日益个性化,高级定制西装在上海有“老树逢春”之势。“好几个培罗蒙出身的裁剪师傅,在淮海路等高级地段开起了私人的西装定制店。一套定制全毛料西装上万元。说实话,比两三千元的成品西装好卖。”
【现况】秉承祖训
其实今天,定制西服依然占到了培罗蒙西服销售的5%至10%,一件全毛中山装连工带料对外标价8000元,但一般顾客是不得其门而入的。上海西郊的培罗蒙定制服务工厂,接的大部分是“政治任务”,顾客有尼泊尔前国王、埃塞俄比亚前皇帝、法国总统特使、韩国国会议长等。培罗蒙还为上海APEC峰会和上海合作组织定制官员服,并成为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指定服装商。
“简单来讲,完成一件手工制作西服必须的‘推、归、拔、整’4个步骤上,培罗蒙至今仍严格秉承祖训。”金建华说,“文革”中,培罗蒙曾一度改名为“中国服装店”,定制西装业务大幅萎缩。上世纪80年代后,受市场影响,培罗蒙又投身成衣业大军。不过,因一些特殊客户的需求,培罗蒙在全国的品牌服装企业中,仍唯一保留了全手工制作西服的传统工艺,且把西服制作工艺融入列宁装、中山装的制作中。李佩鹤记得,“很多文艺界的名人,像孙道临、陈述都来店里做过西装。连陈毅市长都慕名而来。”
2007年,培罗蒙的缝制工艺被列入“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8位顶级技师是这项工艺的当代传人,除了尺、剪刀和熨斗这传统“三宝”,他们还用上了高科技———从国外引进的智能服装CAD综合应用系统,把定制客人的人体尺寸输入电脑后,可以直接在人体数字模型上试衣,更换面料和款式,这使得过去72小时的制衣程序,最快可缩减至2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