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化”与“中医文化”
什么是“文化”?关于“文化”的定义,据不完全统计,不下200种。在中国,“文化”一词最早出现在《易传》的贲卦彖辞传:“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人文化成”、“文治教化”的意思。在西方,“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ulture,原意为土地耕作,后来它的词义逐渐有了变化。第一个科学意义上为“文化”下定义的人是英国的文化人类学奠基人泰勒(E.B.Tyloy.1832—1917):“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
①本世纪50年代,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拉克洪(C.K.M..Kluckhohn,1905—1960)和克罗伯(A.L.Kroeber,1876—1960)在《文化:概念与定义的批判性回顾》中收集了164种关于“文化”的概念和定义。克罗伯认为“文化”包括语言、社会组织、宗教信仰、婚姻制度、风俗习惯以及生产的各种物质成就。文化是人类独有的,是后天经学习获得的,是“超有机体”的,并就文化发表了“十八条宣言”。②原苏联有学者将“文化”的定义为人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在近年国内学者对“文化”的众多定义中,有两种观点值得注意,一种是将文化分为硬文化与软文化,硬文化就是物质文化、物态文化,软文化就是方式文化、精神文化;另一种是将文化分为三层面,即外层的物文化(即人为的“第二自然”),内层的心文化(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趣味、道德情操、宗教情结、民族性格等意识形态、文化心理状态),中层的物心结合文化(理论、意蕴、制度、政治组织)。我们认为,就其内涵而言,文化就是人化,是与自然相对的范畴,即凡人为的、非自然的东西就是“文化”,文化是人的感情、智慧、观念及其所外化的一切;就其外延而言,文化可分为大文化与小文化,大文化包括上述软文化和硬文化、物文化和心文化及物心文化,小文化则专指软文化或心文化,即精神文化。
“中医文化”有两种含义,一是从广义“文化”角度看,中医作为一门探索人体生理、病理、防病治病规律的科学,具有自然学性质,而科学又属于大文化范畴,因而中医本身就是“文化”;二是从狭义“文化”角度看,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文化社会背景以及蕴含的人文价值和文化特征,就是中医学的文化内涵,即中医文化,它只涉及中医学有关人体生命和防病治病理论形成发展的规律以及文化社会印记和背景,而不涉及中医学关于人体生命和防病治病的手段、技术和具体措施。我们所称的“中医文化”概念采用第二种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