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与市教委联合推出的“中医文化进校园”活动全面启动,丰台二中是北京市推广此活动的榜样学校之一。今年9月,由北京市中医局、市教委等部门合作编印的《青少年中医药文化知识》普及读本(小学版)将进入北京市各小学。
中医早就进校园
“中医进校园”活动其实早已开始。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副局长屠志涛表示:“现在各中小学推广中医文化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北京市东城区很多学校已经有中医启蒙班、中医兴趣班等活动了。”
两年前,丰台二中生物组的老师主动联系了北京中医药大学老师赵歆,并商量与之在中学推行中医知识教学活动。此后,赵歆就参与了丰台二中每周二下午中医课程的讲授。“我们用孩子们容易接受的方式,教授中医基本知识,每个学期选修此课程的学生都很多,孩子们要通过抽签才能得到这个学习机会。”
北京亦庄实验中学、东城区宏志中学和史家胡同小学等也开展了各种形式的中医教学,有的开办了中医兴趣班,有的开辟了中医百草园种植,有的组织实地参观中医医疗单位。
不强迫学生选修
“中医文化进校园”消息一出,支持与质疑的声音几乎同时出现,不少人担心此举会加重学生负担,中小学生无法理解一些深奥但很基础的中医知识,例如阴阳五行、气血等。
屠志涛表示,中医文化教学只是根据学生兴趣开设,进行中医文化的熏陶,不仅不会加重负担,还可以让孩子们学会用中医知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我们只是推广一个读本,不是开一门课。决定权仍然在各学校,接不接受这个读本、课程安排与否、课程时间、上课形式都由各中小学自主决定。”屠志涛表示。
“有学生选择他最爱吃的‘山药’这个题,专门研究山药名字的演变、功能主治、药膳中的应用等。由于我们鼓励孩子们根据能力与兴趣自主研究,所以他们没觉得有额外的负担。”在赵歆的手上,学生学会了小组研究和答辩,提前体验了大学的学习方式。
“其实,中医能和很多学科结合起来,和历史结合,我们就讲不同历史时期医学家的成长故事;和语文结合,我们就分析汉字组合的中医原理,如‘渴’是口中没有水的感觉,而‘喝’是水入口,而后引出口干和能不能喝下水在临床意义上是有区别的,这样孩子们听起来就觉得简单有趣多了。”赵歆在介绍自己的教学技巧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