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修缮后的观音寺街干净整洁。新京报记者 周岗峰 摄
2005年11月,观音寺街,沿街小商铺颇为凌乱。资料图片/新京报记者 李飞 摄
观音寺街50号,一座紫红色木质小楼。4月27日下午,在夕阳的映衬下,二层雕梁画栋的阳台和回廊,依稀回放出这座建筑昔日的光彩;而正在施工的一楼,蓝白色围挡折射着刺目的阳光。
“张一元要回来了,就在这里”,78岁的沿街居民屈国英说。从1950年搬到观音寺街,屈国英在这里住了62年,目睹了这条600年古街的几起几落。她觉得,张一元的回归,也许是一个信号,“那些走掉的老字号,会不会都回来?”
最大一次修缮历时一年
屈国英的古街“翻新”判断,源于“城南行动计划”中的一个项目,大栅栏-琉璃厂京味文化体验区。
屈国英记得,2009年至2010年,地处大栅栏和琉璃厂枢纽带的观音寺街,经历了近30年来最大的一次修缮,为时近一年,更换上下水管网等全套市政设施。她那间仅10平方米的小屋,也被免费换上了塑钢门窗、粉刷了墙壁。
修缮结束后,屈国英觉得整条街“洗干净”了。原来如同蜘蛛网一般的架空线、见缝插针的棚厦、随处可见的垃圾,还有经常占道经营的小商小贩,全都消失了。
从那时起,几乎每天傍晚,她都要在这条长300多米的古街上遛弯。踩着仿古青砖,偶尔向游客讲述古街的故事:青云阁,蔡锷和小凤仙的定情地;京城最高档的洗浴场所东升平浴池,曾经是地下党的联络点,上演真实版“潜伏”;200多年的老客栈京华客栈……
美中不足的是,观音寺主街周边的胡同,仍使用原市政设施,尤其是下水管道,方沟还是明清“遗迹”,所以屈国英所在的居住区,污水污渍经常漫上井盖;公厕数量太少,上趟厕所,要到百米外的煤市街。
大栅栏琉璃厂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王志忠说,按照既定规划,今年,整体工程将沿观音寺街周边胡同,向杨梅竹斜街、樱桃胡同辐射,市政设施将全面更换。绿地和公厕,也是今年的施工重点。
商家从修缮中看到希望
在这次“最大修缮行动”前,沿街安怡之家老板王辉被一个问题困扰了四年,自己来这里开店是不是投资错误?
2005年底,他租下观音寺街55号,开始经营青年旅社。可没过多久,前门大街改造工程全面启动,看到大江胡同等胡同被拆,他慌了,观音寺街会不会步大江胡同的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