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涵盖了美食、歌舞、戏曲绝活等9大类,如被入选第三批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文昌鸡和海南粉就在其中。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大环境下,从旅游的角度来说,这9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做任何旅游项目的灵魂所在。我们拿什么绝活去与别人竞争,只能依靠海南本身传承下来的文化。为此,有关专家对我省各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摸家底”。
今年10月中旬,在省文体厅的组织下,全省20名专家对我省各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摸家底”,11月6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刚刚返抵海口的省群众艺术馆馆长邓景华说,调查工作基本收尾,紧张的统计工作已经展开。
保护进行时
一批批传习所相继建立
2005年、2008年海南省已先后有两批共21个项目进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崖州民歌、儋州调声、黎族打柴舞、黎族传统的纺染织绣技艺这些成功申遗的项目,近年来的保护现状有没有发生改观?
“有的。”邓景华思考了数秒后做出了肯定的回答。他的阐述从举例开始,他认为这种改观应该体现在一批传习所相继建立、一批批民族技艺的培训班相继开班,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的获批、一些少数民族示范村的建立、一系列展馆设立和巡展的活动上。
他介绍,在国家文化部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传承人名单中,昌江黎族自治县石碌镇保突村的羊拜亮老人,被确定为黎族原始制陶技艺的唯一传承人,今年石碌镇孔车村建起了黎族制陶技艺传习馆,至此,羊拜亮和黎族制陶有了自己的传习所,羊拜亮的孙子媳妇文阿芬已经完全掌握了制陶,而且县里把制陶作为职业中学技能课,传统技艺开启了和年青一代亲密接触的窗口
2007年,黎族妇女容亚美被中国文化部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08年,容亚美又被认定为政府拨款资助传承人,开始在多个培训班传授技艺。
黎族织锦传承人刘香兰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继承人,她带领村民办起了一家黎锦公司并有了黎锦传习所,十几个妇女靠织锦月收入都有近千元。
邓景华称,今年6月开始,一场非物质文化遗产巡展在海南7市县相继举行赢得好评。当前,调查工作结束后最重要的是建立档案和数据库。
邓景华认为,在眼前海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保护和抢救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合理的利用。而目前保护工作中,经费问题依然是一个制约的“瓶颈”,但以后也会慢慢得到改观。
“非遗”是特色旅游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