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养生文化到养生旅游;从养生旅游到养生旅游地产;从养生旅游地产到养生旅游基地;从养生旅游基地到全球养生旅游产品集散地……
这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路径,更是一个让中国系统养生文化在旅游产业的国际化进程中提档升级,品牌突围,“走出去、领回来、带得走”的科学发展模式。
其实,当今时代,健康养生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普遍问题,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都是一个难题。“提高生命质量”已被确定为世界卫生组织21世纪的中心任务。
国际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在《财富第五波》中称“健康产业”是继农业、工业、商业、IT业之后的“全球财富第五波”。皮尔泽预测,中国在第五波中的发展机会最大,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健康产业也正逐步走向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那么,健康养生产业未来在我国到底蕴藏多大的财富价值?科学的发展路径是什么?
第一,从政治角度分析。2010 年,中国GDP高达58786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预测,2011年中国经济比上年增长9.5%,按美元计算为69884.70亿美元。GDP是国家的大事,老百姓关心的是自己荷包的鼓胀,自身及后辈得到的社会保障与生命尊重程度。 2011年全国两会上,经济转型成为两会核心议题,首次提出要从“以GDP为中心”向“以人为本”转化,“大健康产业”这一概念跳入视线并备受关注。落实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转变发展方式主旨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健康”关系国计民生。“大健康”需要“大养生”,而之于养生理论与实践,世界上只有中华民族最有话语权。
不置可否,未来的中国将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庞大的老龄化社会,中国由温饱型走向小康型同样面临健康问题的挑战。这种挑战既给政府施政,也给医药行业的思维方式和行业模式提出了新课题。据了解,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8年首次提出在全国选择部分中医院进行“治未病”试点,服务百姓。国家卫生部也提出了关于实现“以健康促小康” 、“以小康保健康”,以及“健康中国2020”重要战略。“治未病”就是大健康,就是“系统养生”。这里少谈政府的作为,只剖析产业和企业的发展空间与价值。其实,敢于直面并主动参与这个课题表面看来是医药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质上更是时代和社会赋予或赐予医药企业的又一个富矿。因为,只有担当起这个社会责任才能有无限天地。中国健康养生产业的潜在市场十分诱人,健康养生产业将成为社会财富的新兴动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