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里,做素菜的“功德林”生意空前的好,不但买价廉物美的素包要天天排队,上千元的素宴订席也不少。但店老总高永明却是心事重重:新一年又开始了,“功德林”这块招牌不知自己还能做多久。
“功德林”的前身是1903年创办的“菜根香”,原是无锡独一无二的素菜馆。1984年扩建为功德林素菜馆后,挂上了赵朴初书写的门匾,是全国6家“功德林”之一。除了素中餐、素面,素包更是一绝,门前总有人排队。可在崇安寺一次次改造中,这家百年老店终于人散店闭。2004年底,多年经营餐饮的高永明被请来“托盘”,使这一“老字号”在崇安寺二楼的一个角落里重新开张。经过一番苦心经营,目前已有员工50人,年营业额达到了600万元。他已设计了三步走的20年规划:设研究所、开加盟店、素食的标准化生产、海外拓展。但这一切他都没法落实,因为“功德林”字号的所有权在崇安区经贸局手里,高永明拥有的只是8年经营权。这几年,甚至他想在南禅寺开分店,在锡惠公园卖素包都没法实现。因为根据协议,他的经营范围不能走出崇安寺。老高说:“我已经56岁了,为了恢复功德林的老传统、老方法,找回散在各处的老师傅,已经下了许多功夫、费了许多精力。现在,我到底该不该这么做下去,可做好了又是谁的呢?”
权属成瓶颈现状实堪忧
有关资料显示,全国1600余家“中华老字号”现在蓬勃发展的仅10%,70%的经营十分困难。无锡的情况同样不乐观,大批“老字号”名存实亡,有140多年历史的“拱北楼”曾在崇安寺轰轰烈烈复业,两年多后又悄悄关门了。因为历史的原因,无锡“老字号”的归属非常复杂,既有像“王兴记”这样归私人所有的,也有像“三凤桥”这样的股份制企业。更多的则分属市、区的不同部门。还有一些被并非本行的经营者持有,有的闲置,有的甚至被转作他用。
与高永明有着类似背景的“聚丰园”老总唐伟良认为,一批正在振兴老字号道路上苦苦努力的经营者,正面临着“二次改制”的瓶颈。“聚丰园”的历史更长,名气甚至唱进了《无锡景》,唐伟良本人也是这家老字号“嫡系”出身,“无锡船菜”的市、省级“非遗”也拿下了,眼下正在申报“中华老字号”。可他同样很困惑,作为经营者,他和他的团队不是品牌的所有者,甚至那幢大楼也是“租赁”的。“我们经营者有责任传承老字号,并使之品牌增值。但我们毕竟也投入了财力、物力。我们这帮人没了怎么办?老字号又传给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