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老字号介绍给老外听,大概只能用品牌这样的词汇,这也只能稍微将个中滋味传递个一二。没错,“老字号”就是一种滋味,它存在于百姓的口中,口口相传,到后来便汇集成了城市民生历史的总和。
上海的老字号,多到叫人数不过来,这是毫不夸张的说法。把它们列一列,给个“上海老字号”的称号,驱逐掉几个李鬼,以正视听之下,倒也能在老百姓那里加深一遍印象。这次绿波廊、上海哈尔滨食品厂、上海南京美发公司等老字号光荣上榜,自然是实至名归,大家看了通告,说不定又怀念起那曾经熟悉的滋味和感觉,前去光顾一番,也算是给这些老字号又打一次广告。
大家这么认老字号,其实搁到哪儿理由都是一样的:一个是认认真真做的东西深得百姓青睐,另一个就是诚信经营,绝不弄虚作假。让咱们老百姓消费得既开心又放心,老字号的招牌往往就是这么打响的。而且,它们一直以来都能保持高水平且贴近群众的服务,基本不会出现店大欺客的嘴脸,始终保持着亲切—“老”的滋味就在这里。
当然时代一直在变化,有些老字号逐渐消失了,而有些今天依然还在,原因不外乎两个:手艺还在,大家依旧需要这些手艺—说到底,只要老百姓还认这个老字号,它就必然有绵延不绝的生命力。
因此说,老字号这种靠时间打磨酝酿出来的味道,单单为它们评个奖、发张证书,顶多也就是锦上添花,没有这些,难道就不是“上海老字号”了?另外,那些能在风雨中一路坚持至今的老字号,早就在市场中练了一副好身手,也未必需要这种“评来的招牌”。
老字号在今天的市场竞争中遇到一些困难,政府或出于保护、或为了宣传,为它们想想办法本是题中之义,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也同样别忘了“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如此,才是为老字号擦亮了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