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名叫“阿兴”的酸辣汤,最近在无锡市面上引起了多方关注。尽管它并不是什么特别有名的“老字号”,但从它的经历中,一样可以找到几乎所有锡城老字号都曾经历过的那些青春故事:风靡一时,脚步渐慢,遭遇坎坷,销声匿迹或是再战江湖。
每一块招牌后面都是一段传奇,每一尺柜台后面都藏着一手绝活。风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老字号是见证城市历史的活化石。消费者对老字号无疑有着很强的怀旧情绪,但老字号能否利用这些来进行营销,将其转为真实的销售力,才是能否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的关键。
顺时者昌,逆时者亡。不管老字号曾经拥有过多少拥趸,只要自身基因和时代潮流相冲突,就往往逃脱不了被淘汰的命运,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诺基亚是如此,同样拥有上百年历史的柯达亦是如此。存在即合理,死亡也是另一种合理――无需讶异,更无需感伤。
老字号能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解决疲软症的良药又在何方?
■几家欢喜几家愁,“老字号”发展活力为什么不足?
晚清以来,无锡曾有60余家“老字号”企业,他们都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曾经每个无锡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觉得离不开它,逢年过节到“三阳”置办年货,到“世泰盛”扯布做新衣,到“沈广茂”洗洗衣裳,吃馄饨到“王兴记”,品素斋到“功德林”……
可时至今日,无锡现存的老字号仅30多家,呈现“三三三”格局,三分之一企业经营情况较好,如入选“中华老字号”的企业等。三分之一老字号企业经营比较困难,面临破产和倒闭。还有三分之一经营状况一般,如始建于光绪34年的“沈广茂”现窝身于一条小街的小店堂,几乎没什么发展后劲,情况不容乐观。
据了解,截至2011年全国第二批“中华老字号”授牌评定,无锡现有三凤桥肉庄、无锡王兴记、穆桂英、世泰盛、致和堂、惠山泥人厂、真正老陆稿荐、玉祁酒业和聚丰园共9家“中华老字号”企业。在已评定的千余家“中华老字号”企业中,上海以180家数量成为国内“城市之最”,而周边苏州的“中华老字号”已超过30家,扬州也已达到10家,因此,无锡的老字号在数量上并不占优。
“很多消失的老字号都经受了拆迁之痛。”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在城市化改造中,不少企业要么移地易址,破了老字号的原有“商气”,再也找不回当年的兴旺;要么由于承受不住高租金或没有复建资金,被迫关门,像迎宾楼、仁号茶食等都已经离开了人们的视线。
“看起来是改制、拆迁等客观原因,但背后另有隐情。”有业内人士直言,“实际上都是‘倚老卖老’的结果。比如今年无锡搞了一个老字号评选,有的‘老字号’根本并不重视品牌,连商标都未注册。市中心的一家茶楼,既有历史又有口碑,自己不去注册商标,结果居然被苏州一家企业给抢注了,你说该怪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