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排在第一位的便是“柴”,足可以看出它对于百姓生活的重要性,有了柴才可以点火生饭。但现如今,第一个倒下的也是柴,9月6日,曾经点燃过万家炉台锅灶的“泊头火柴”正式对外宣布破产,陪伴了国人100年的“泊头火柴”就此画上句号。在大多数人看来,火柴厂的陨落是迟早的事,科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如今人们生火做饭的工具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从打火机盛行到电子打火装置的推出,似乎火柴与百姓的生活渐行渐远。但很多人又不愿意面对这根火柴的熄灭,毕竟它曾经留给国人太多太多的温暖记忆。今天当我们得知“泊头火柴”真的要和我们告别的时候,或觉得是情理之中,或觉得是依依不舍,泊头火柴就如人的生命一样,终会迎来曲终人散的那一天……就在泊头火柴厂对外宣布破产的当天,本报“伊查到底”栏目记者深入河北泊头,对这座以“火柴”而闻名的县级市进行了深入探访,一起回味“泊头火柴”留给我们的点点回忆。
初识泊头 一座火柴之城
初到泊头,让记者感受到更多的是它与太多的中国县城相似,城市中遍布着太多的三四层高的楼房,偶尔看到几座参天高楼却显得鹤立鸡群。城市的几条主干道遇到高峰时也会偶尔塞车,一些三四线品牌在道路两侧喧闹地叫卖,以此烘托浓郁的商业氛围。在记者的观察中,泊头这座小城与天津这座都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天津人的角度看,昔日家家户户用的火柴基本上都产自于泊头;站在泊头的街道看,天津包子又成为了这里的一景,仅在该市主干道路解放西路上,记者就发现了三四家主营“天津包子”的店铺。与泊头民众提起天津,他们会认为:天津是一座与繁华紧密相连的城市,也是距离这座小城最近的大都市,更是市民向往和期待前往的城市。在泊头汽车站,每隔十几分钟就会有一班发往天津的班车线路,两个多小时的车程便会完成时空转换。当泊头市民询问外乡人,对于泊头的印象时,记者能够想到的东西只有两样:火柴和鸭梨,如今鸭梨仍旧在生长,而火柴却已熄灭。
车辆行进在泊头市解放西路,在进入闹市区之前,记者看到了一座恢弘的牌坊,如果不是导航仪的提醒,这个牌坊真得容易被错过。牌坊上写着苍劲的五个大字:泊头火柴厂,下方则是两尊早已被尘土遮盖住的雄狮。真可谓:众里寻他千百度,火柴厂就在这条小巷最深处。从牌坊下穿过,这里有两个隔离石墩,石墩间只允许一辆小型轿车通过。据当地人介绍说,这是企业停产时立起的,主要是为了防止大车进入厂区偷盗东西,而从石墩的成色上看,它们至少已经在这里站立了十年。沿着小巷继续行驶,穿过一片平房区后,有几幢宿舍楼,接下来便是厂区内盖起的商品房。但火柴厂的核心区在哪儿记者始终没有找到,更看不到一个“火柴厂”字样的标识。在一座废弃的仓库大门上用油漆涂写着几个大字:火柴厂往北50米,记者意识到刚才杂草丛生的大院就是火柴厂的厂部。记者希望进入到厂区内了解情况,却被一名保安拦截了下来,他先是询问记者的来意,而后告诉记者:“这两天已经有好几家媒体记者光临了,我们都没让进。厂区里现在除了几件设备外几头"的字样,眼睁睁地就是好卖,因为啥呢?质量好,分量足。谁当年也想不到如今落魄的场景,后来出厂的"泊头火柴"量也少了,而且质量差到不能用,火柴头划多少次也划不着,最后划到药料也没了,磷面也划秃了,还是划不着,你说谁还愿意买啊?再说,现在谁还用火柴呢?打火机一支1元钱能用好一阵子,一盒火柴划完就没了,再套用现在最流行的概念,它也不环保啊,浪费多少木材啊?”这位师傅向记者倾诉着压在他心头多少年来的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