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舒乙先生曾以“小吃大义”描述老北京小吃。爆肚茶汤奶酪……还有回荡在胡同深处的叫卖吆喝声,是很多老北京人记忆深处最温暖的画面。
而如今,这些当初起源于庙会或沿街集市上叫卖的“碰头食”,已化身为一家家“老字号”。但是,在经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经久不衰后,近些年,却接连遭遇经营上的困境。
“从1995年开始,随着北京城市大规模的拆迁改建,大批老字号小吃承担不起昂贵的房租,无场地经营,无人接班,陆陆续续地都歇业了。像当年北京前门门框胡同的吊炉烧饼锅饼凉花糕芸豆饼羊双肠炮糊……都在市面上绝迹了。”《中国产经新闻》2010年在提到老北京小吃传承现状时如是写道。
2月初,坐落于北京什刹海风景区九门小吃城内,包括爆肚冯奶酪魏炸糕辛豆腐脑白年糕钱等7家老字号,均收到了一份“通知书”:由于老字号与九门小吃城这边合同到期,请老字号最晚于2月15日撤离九门内各家档口。
然而,合同到期的背后更多的是无奈,一些老字号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房租压力,物价上涨使得原料成本激增,伙计的工资也在连年上涨,“以前是靠源源不断的客流挣利润,现在来这边吃东西的人少了,生意自然也就不景气。”
房租压力物价上涨人气低迷……很多原因让老字号进退维谷,而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众多老字号纷纷陷入了怪圈,“离开经营几十年的原址,异地经营生意却一落千丈,想方设法迁回原址后,又面临着飙涨的租金。”
“老字号”的“生意经”
“鼎盛时期的老北京小吃有几百种之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市面上能找到的不足百种。”老北京传统小吃协会会长侯嘉告诉记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老字号"和"老小吃"不善"变通"二字,因而不适应现代化的餐饮市场。”
侯嘉曾经提出“老字号”的荣誉不是终身制的观点,甚至提出相关部门应该对其进行 “考核”。可“考核”涉及市场客流量地段等各种原因,情况相当复杂。
记者在走访老北京小吃经营现状时发现,虽有些“老字号”清冷败走,但更多的小店铺,等着吃“这口儿”的客人则把队伍排到门外。正像侯嘉所说,早先老北京几百种小吃,但还是有留存下来的百种经典。有的消失,有的存留,其间奥妙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