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也许不理解什么是“非遗”,但能“玩泥巴”却是件开心的事。
本报讯记者陈力摄影报道“三八”节那天,东庄小学四年级(四)班的陈曦送给妈妈一件特别的礼物用面捏的小兔子。这是陈曦从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梁俊丽老师那学来的新手艺。妈妈手里捧着女儿的作品,赞不绝口。
走进东庄小学“非遗班”,70多个学生分成几组,围坐在一起,正开心地“玩”着手中的面泥,桌上摆放着琳琅满目的作品:各色的玫瑰花、QQ宠物、大白菜、小猪,还有同学自创的嫦娥和玉兔……
爷爷是梁俊丽的启蒙老师,过年舂饵块时,米团在爷爷手里变出了可爱的兔子、小猪;上小学时,她经常蹲在校门外的“面泥摊”边一看就是几个小时,父母认为捏面泥是“不务正业”,她就用零花钱买来面泥偷偷地捏。这一捏就是几十年,梁俊丽不但自制了不开裂、不收缩的面泥,还可以随心所欲地捏出人物、动物、生活用具等各种各样的作品,成了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当盘龙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高云飞找到她,想请她到学校给孩子们上课时,梁俊丽答应了。玩泥巴是孩子的天性,当初自己偷偷地“玩”,现在可以带着这么多的孩子开开心心地玩,梁俊丽虽然要辛苦地制面泥,虽然她不太懂教学,可她很愿意把这门手艺传给孩子们。她成为第二个走进东庄小学给孩子们上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之前,剪纸传承人张月仙也给东庄小学的孩子们上过课,大队辅导员黄岚是老人的“翻译”,孩子们都很喜欢放学后的这堂“非遗课”,对自己剪出的作品更是爱不释手。麻睿做的红玫瑰很漂亮,被老师选中作为参展作品,可麻睿就是不同意,“那我自己就没有了!”老师又给了她几块面泥,麻睿才高兴地走了。
东庄小学校校长闾东红是市人大代表。“三年前我就写过‘非遗’进校园的提案,现在面塑只是一个试点,我们要让更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校园。”闾校长来东庄小学时间不长,显然她已对学校的特色成竹于胸。
东庄小学决心做好“非遗传承”的决心让高云飞兴奋不已。他在很多学校进行过“非遗”课程推广:虽然不收学校一分钱,孩子们上课也是免费,但由于认识不一样,学校的积极性并不高。可从东庄小学的试点情况来看,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却非常浓。东庄小学2至6年级,每班选四五名美术基础好的学生来“非遗班”上课,在玩乐中学手艺,孩子们的开心和认真写在脸上,也许他们中就会出“大师”级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