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单是时间成就了一个“老”字,更是因为其自身的商业内涵,老字号才能穿越如此久远的时间之河。
历时3个月,本报记者先后走访捞刀河刀剪、玉和醋、凯旋门摄影、老杨明远眼镜、吴大茂、九如斋、杨裕兴、德茂隆、南京理发店等诸多湖南老字号,发现有的濒临消失,有的谋求突变,有的已获得新生……某种程度上,老字号既是本钱,也是桎梏,或许正如长沙玉和酿造有限公司董事长胡立东所说的,“只有内功练好了,机会来了才能抓住,否则一切都是空的。”
当然,外因也能助推老字号升级。在征集民意的基础上,本报和长沙市政协委员、中南大学教授王林,共同拟定了一份《组建长沙老字号协会与设立长沙老字号扶植基金》提案,已递交长沙市政协提案委员会。本报记者王城长 长沙报道
桎梏 最可怕的是思想“老”了
与九芝堂、火宫殿等老字号的红火不同,多数湖南老字号生存状况并不乐观。
以老字号最集中的长沙为例,据有关部门统计,其200余家老字号中,生产经营有一定规模、效益好的不足10%,几十年来一直维持现状的占到20%,长期亏损、面临或已经倒闭、破产的达70%。
经过历时3个月的调查,记者发现,昔日红火的老字号如今沦为弱势群体,虽然“各有不幸”,但未能“与时俱进”或许是最大的原因。
例如,随着机械化、自动化生产工艺的普及,一些靠手工技艺取胜的老字号失去了优势,如捞刀河刀剪。又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出现了转变,一些老字号的原来特色产品黯然失色,如吴大茂的针线扣夹等。
实际上,产品“老”了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思想“老”了。
例如,有些老字号转型不顺利,由于资金链断裂倒在了改制路上;有些则是缺乏法律意识,企业商品或商标被仿冒;还有一些老字号,则是因为管理能力滞后,缺乏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全面的年轻化经营人才,落在了后面……
据艾特董事长任高分析,不少老字号倒下去的原因,“一方面是包袱重,另一方面思路老套,老板赚多了,职工眼红,因为是国有的,宁愿大伙都没有就不能让你一人有”。
谋变 要发展,先把老字号忘掉
湖南老字号企业如何整体升级、如何才能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