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陆丰市皮影戏

时间:2010-02-27 10:27 广东文化网 点击:我要评论

热门标签: 皮影戏 陆丰

皮影戏,潮俗民间亦称皮猴戏,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影戏起源于西汉,宋耐得翁《都城纪胜》、孟元考《东京梦华录》、明高承《事物纪源》都有详尽记载。《明代 潮州戏文五种》刊刻的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 年)刻本《重刊五色潮泉插科增入诗词 北曲勾栏荔镜记戏文全集》第六出“五娘赏灯”,就有记述 “打锣鼓动乐抽影戏”的 记载。熟悉地方史的陆丰陈氏族人陈维尧先生说:“影戏是南宋末期由闽南移民带到现 在的海陆丰地区,明万历年间,闽南漳浦县陈天隐移居海丰县坊廓都将军池村(今陆 丰市内湖镇内湖村)后,创办皮影戏班。到明代末期,内湖、南塘、甲西等地也有了 影戏的班社。”清初,陆丰的影戏仍很繁荣。清末,影戏班社增至 20 个左右。民国初 年,陆丰影戏出了有“功夫真本,任考不倒”之誉的著名艺人陈乃月。20 世纪 20、30 年代,影戏艺人蔡娘盼、蔡强(别称皮猴强)、卓勤、陈炎(称陈先生)、陈宗尧、王 兴(别称皮猴兴)等艺人也很出名。1937 年后,尤其是 1943 年大饥荒,陆丰其他剧 种戏曲班社大都停鼓散班,唯影戏班社仍活跃在周边乡镇,还涌现出蔡娘仔、卓幼儿、 陈祖德、王怀、卓智伍等著名艺人。当时皮影演出的剧目相当丰富,可以连续七十多 天不重复。剧目大多来自白字戏,唱白字曲调,各班社都奉祀戏神田元帅。可见当时 陆丰影戏已融入潮州影戏。

1957 年陆丰成立皮影剧团,艺术骨干来自农村艺人,蔡娘仔、卓幼儿、王怀、卓 智伍、卓顺意等艺人也被吸收入剧团,继承和发展了皮影艺术。1966 年陆丰皮影剧团 解散,1975 年恢复建制后,曾四上北京汇演,并应邀赴日本、香港等地演出。

皮影戏以兽皮雕镂成影人,借灯光显影于屏幕表演故事,是中国民间最古老的戏 曲形式之一,是集绘画、雕刻、制作、表演、音乐、舞台技艺于一体的综合艺术。中 国皮影素有北路、南路之分,陆丰影戏是南路影戏硕果仅存的一支,它的艺术传统古 朴,音乐唱腔丰富,影人、道具雕刻精致,色彩鲜艳,表演细腻生动,形象逼真。

陆丰影戏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演天光戏剧目,可以一连演出七十五个夜晚不重复, 著名的传统剧目有四大连戏:《高文举连》、《祝英台连》、《秦雪梅连》、《吕碧英连》; 另外还有《三十六变》、《桃花过渡》、《张碧英》、《珍珠记》、《杜十娘》、《波月洞》、《李 彦荣认妻》等几十个剧目。现存的剧本手抄本有《红朱奇点汇》、《柳世春》、《珍珠记》、《乌鸦记》、《杜十娘》等 13 本。其唱腔称白字曲,拉腔唱“啊咿嗳”。《高文举》中王 金真唱的《历路曲》拉腔特别长,素有“十八嗳”之说。以福佬方言(闽南语系)道 白、演唱,唱腔结构为曲牌联缀体,常常运用滚唱、滚白。曲牌有《四朝元》、《下山 虎》、《驻云飞》、《锁南枝》、《红纳袄》等。唱腔还辅以正字曲(主体是大板曲的“易 语而歌”,行腔高亢,具有一唱众和的特点。)和民歌小调。间奏采用民间音乐的“弦 诗”,武打戏的伴奏运用正字戏的昆牌子,唱腔间乐与白字戏相同。乐器分文畔、武畔。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上一篇:媳妇唔闲去娘家   下一篇:没有了
  • 已有条评论,共人参与,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注意:本站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