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2月4日电(记者 吴晓颖)“蜀绣”“青神竹编”“成都漆艺”“彝族漆器髹饰技艺”等极具蜀地特色的“非遗”项目,将于5日亮相在北京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届时,首都市民将观赏到独具魅力的四川展品以及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展示的精湛技艺和生产工艺流程。
据悉,由文化部主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将于2月5日至15日元宵节期间,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新馆举行。
此次展览以首批4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为主,并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中,选取在非遗生产性保护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医药类约上百个项目参展。
“四川省参展的‘蜀绣’‘绵竹木版年画’等8个项目均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林彤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重要规定,从政策、经费等方面加强对非遗的保护和传统技艺的传承。
“像是四川的年画、竹编等一些传统技艺、传统美术类非遗项目,通过政府扶持和生产性保护,重新焕发了生机。”林彤说,如今四川的绵竹年画等产品不仅畅销全国各地,还远销美、法、英、日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人类文明的“活化石”。我国非遗资源异常丰富,全国非遗资源总量近87万项,国务院自2006年起先后公布了两批共102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其中,四川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20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代表57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