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山东频道2月23日电(姜晓明 小楠)山东海阳大秧歌是山东三大秧歌之一,早在2006年就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继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相继亮相后,海阳大秧歌也作为山东省唯一受邀团队登上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的舞台。
2月5日,为期十天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在北京开幕。据了解,本届大展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展示门类最为齐全的一次"非遗"大型展览展示活动,而在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海阳大秧歌以粗犷奔放、热烈欢快的表演风格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观众。随后,演员们又把大秧歌带到了北京电视台的演播室。在《身边》栏目中,海阳大秧歌的精彩表演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所有人都集体打着节拍,融入到海阳大秧歌淳朴热情的艺术魅力中。
走上全国舞台的这些秧歌演员并不是专业出身,他们都来自海阳盘石店镇的一个普通村庄--薛家村。薛家村的秧歌之所以出名,得益于它的"传承性"。 薛汉明老人今年68岁,是秧歌队中年纪最大的演员,他说,村里秧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跳得还是老式的"大架秧歌",秧歌动作中加入了武术的套路,跳起来幅度大,动作夸张,也因此带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同样,服装上的"复古"也是薛家村秧歌的一大特色。领头的大夫反穿皮袄,神奇十足,也为大秧歌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在薛家村的秧歌演员中,几张稚嫩的脸让很多人看到了秧歌发展的希望。薛家村的秧歌历史非常悠久,在十里八乡也非常出名。近年来,人们对传统民俗艺术越来越重视,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了秧歌表演的队伍中,他们也在老一辈手把手的指导下逐渐挑起了"传承"大梁。
据《海阳县志》记载,海阳大秧歌已经有560年的历史,希望这项古老艺术能够走出国门,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传承并发展这项古老艺术,让它长久地绽放在"非遗"舞台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