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非遗生产性保护探索可持续传承之路

时间:2012-02-28 10:37 经济日报 点击:我要评论

2月15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闭幕。此次展览不仅规模大、规格高,而且主题鲜明,引发了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关注。2006年,国家公布首批非物质文化

2月15日,河北省迁安市赵店子镇马古寺村郭宝(右)、陈海云(左)在演示皮影。2000年起,郭宝夫妇俩人开始探求钻研皮影雕刻技艺,发掘整理了几千种皮影造型,并成立了皮影传承工作室。冀东地区皮影已流传了上千年,已被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报记者 李景录 通讯员 胡琳泊摄影报道

 

葡萄常、面人彭、内画刘及景泰蓝工艺传承人黄小群等大师非遗项目20余种260余件艺术作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品博览会上展出。 新华社记者 汪永基摄

 

在第四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品交易博览会上,非遗传人彭小平现场制作面人。 赵 冰摄(新华社发)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上,民间艺人在展示江西省铅山县连四纸制作技艺。 刘长龙摄(新华社发)

2月15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闭幕。此次展览不仅规模大、规格高,而且主题鲜明,引发了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关注。2006年,国家公布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非遗”一词开始为人所知。“生产性保护”是有关部门在非遗保护工作中受实践启发提出的独特保护理念,几年来,全国已设立了多个生产性保护基地。但是,如何在保护工艺和开拓市场之间求得平衡,仍然是一道待解的难题。

手工艺生产如何传承

生产性保护关注的结果是有没有提升传承能力,而不是取得市场效益。“品牌”是非遗企业生死攸关的话题。

说到生产性保护,文化部非遗司再三强调非遗生产性保护和文化创意产业的生产经营模式不是一回事。生产性保护关注的结果是有没有提升传承能力,而不是取得市场效益。中国艺术研究院民间美术研究中心主任王海霞将之归结为3个前提:材料原真、用传统技艺制作、手工加工。在她看来,这3个前提不仅是非遗的文化价值所在,也是非遗的市场价值所在。如果用得好,可以开拓出高端市场,拥有独特的竞争力;用得不好,则可能会被机械生产挤垮,彻底失去传承机会。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国家级传承人叶启桐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但他也承认,现实中机械生产对手工艺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相较于其他的非遗项目,茶叶产业化程度比较高。”叶启桐说,“手工制茶投入太大,回报不足,很难留住人。”在他看来,最理想的方法是机械制作与手工制作同时存在,手工制作走高档艺术品路线,机械制作的茶叶作为一般商品销售。

(责任编辑:admin)

收藏到书签: Del.icio.us QQ书签 Baidu搜藏 Google书签 Yahoo书签 新浪ViVi 365Key网摘 POCO网摘 Windows Live 和讯网摘天极网摘
发表评论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注意:本站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