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兴珠
留存的一块“柜子画”
65岁的苗兴珠画了大半辈子画。跟很多同行不一样,他的画几乎没有藏品,连他自己在家里都找不到几幅特别完整的画作。“都画在箱箱柜柜上,甚至旧时的棺椁上面,我们叫它‘画柜’,早年很时兴,现在没人看了。”这几年,苗兴珠拿起画笔的机会越发少了。为了赚钱养家,他在工厂里当锅炉工,画柜成了藏在心底的一份牵挂。
当年好多人喜欢《四季花》
“柜上作画”俗称“画柜”,其来源于民间。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东北农村,家家最常见的家具要数长宽见方、上掀盖的木头柜子。为了使柜子摆在家中不失美观,多数人家都请来画匠在自家的柜上画些图案,题材大多以花鸟鱼虫为主,这在当时便算是一种时髦的“手绘”。今年65岁的苗兴珠便是当年十里八村有名的画匠。
“40年前,我还是一名专业画匠,很红哩!”说到画画,苗兴珠的脸上洋溢着幸福。那时候,农村的经济条件还很差,但刚解决了温饱的农民们已经开始有了对美的追求,年轻人结婚没啥装饰品,就请他这样的画匠师傅在箱柜上用彩笔画画。苗兴珠说,他的第一幅画柜作品是自己20岁那年,为结婚的表兄创作的几幅画,当时整整画了一个晚上。“那个年代结婚流行在柜子上画《四季花》,象征一年四季的日子都花开富贵,蒸蒸日上。”苗兴珠说,当年,画匠还是一个收入颇高的行当,自己干成“专业”以后,常常被人请,在附近的十里八村算是名人,最远曾被人请到内蒙古的乌兰浩特去作画。
“那些年以画柜谋生的人有很多,通常去了买工具的成本,画一口柜大概赚6块钱,一个月最少也能画上4到5口柜子,足够一家人的吃穿用了。”苗兴珠说。
卖手艺不能“嫌贫爱富”
“画柜需要的工具主要就是毛笔、板刷和染料。技法说简单也挺简单,说复杂也确实复杂。有钱人家买的是上等木料,打的柜子也好,在上面作画好下笔,又很容易上色,条件不好的人家只能用一般的木头,画点东西就会比较困难。”苗兴珠说,他卖手艺从不嫌贫爱富,好画难画都一样尽心尽力。
画柜程序不复杂,但需要耐心和细心。每画一个柜子之前,首先都要拿腻刀把柜面仔细刮平,随后再用砂纸蘸着滑石粉反复磨打,这个前期作画准备工作就需要1-2个小时。这时候,就要留意东家的要求了,按对方的意愿选色、调色,行话叫“不浓不淡,咸甜适口”。最后才是作画,构思好的图画落到柜子上,不可再改了。画好之后要等上一个小时左右,画面彻底风干,才能用板刷细致地刷上一遍清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