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在文化部的领导下,还将全面开展京剧艺术的资料整理工作,将各地保存的京剧文献、文物,如总纲、总讲、身段谱、工尺谱、串头、单头等进行系统地分类、影印、出版,对京剧唱片、音像资料等进行数字化管理,建立京剧艺术数据库。中国艺术研究院也将整合全国戏曲学术力量,全面启动“中国戏曲表演理论体系”工程,编纂《京剧大典》、《京剧百科全书》。2011-2013年,北京市戏曲艺术发展基金会将完成“中国京剧艺术博物馆”的建设工作,预计投入费用共计3000万元。
其中有一些是延贯多年的大项目。2009年1月,文化部艺术司和中国艺术研究院共同召开过专题座谈会,就“中国戏曲表演理论体系建设”召开工作计划阶段的第一次会议。据悉,在表演理论体系建设过程中,将设置专职研究员、专职传承人、专职继承人。
2002年,京剧艺术研究者和表演家们酝酿4年却因资金问题无法投入制作的《京剧大典》,获得300万元人民币的资助,编纂工作正式启动,200多年的京剧史料和剧目声像资料被制作成典籍永久保存,这项工程目前已经完成。有专家评价该典将成为戏曲界的“永乐大典”。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所专家介绍,我国戏曲历史长达800多年。其中,有200多年历史的京剧,上承中国古典戏曲杂剧、传奇的精华,同时吸取了徽剧、汉剧、梆子等剧种的优长,更被誉为中国的国粹。遗憾的是,至今尚无一部从宏观到微观、从文字到图像全方位展示和研究京剧艺术发展史的《京剧大典》出版。编纂出版一部融学术性、资料性、观赏性于一体的鸿篇巨著,成为京剧界同人和戏曲研究工作者多年夙愿。该专家说,在如今动辄上百亿元热钱投入影视、演出业的文化消费旺盛时代,一部国粹的典籍却因为区区几百万元的资金问题而延宕多年,实在值得深思。
据了解,有50多年历史的艺研院保存了京剧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和图片音像资料,同时拥有一批建树卓著的京剧史专家,是全国研究京剧艺术的主要阵地。《京剧大典》将以全面性和系统性体现其“大”,以精确性和经典性体现其“典”。全书分8部分,成书31卷,成果形式为著述、光盘、影视片等。编撰者之一李素茵是著名红生表演艺术家李洪春先生的女儿。20年来,经她手编辑的戏曲盒带不下500多种。既有淮剧、锡剧、吕剧、柳琴戏、昆曲、相声等地方戏曲,又有谭门四代、裘氏三雄等艺术大师名家名剧系列京剧盒带,更有纪念王少楼、马连良诞辰的菊坛经典系列精品。2001年,她接受上海唱片厂领导交给她的任务:出一部《京剧大典》及26张CD光盘。目的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戏剧瑰宝,使更多的人了解京剧、欣赏京剧、喜爱京剧”。《京剧大典》分两大篇章。上篇由京剧由来、唱段板腔、演员行当、舞台程式、后台行头和花脸脸谱6个篇目组成。下篇是介绍100多位各行各派的演员生平及艺术特色。这本图文并茂的普及资料,是我们全方位了解京剧的一部好教材。与之配套的26张CD光盘中收录了自有京剧唱片以来187位演员的274个唱段。每段唱腔不但注有演唱时间、灌制公司,而且还有鼓师、琴师名字,更有主演、配演扮演人物名姓及说白唱词。这百年老唱片精华版的唱段绝大部分是首次同听众见面,以前行销市场的音响资料是找不到的。老唱片精华版不但生、旦、净、末、丑俱全,而且还收录了夏山楼主(韩慎先)、程君谋(程之的父亲)、赵贯一等业余名票的唱段。由于京剧兴起时期我国还没有录音能力,所以没有程长庚、张二奎、余三胜这老三鼎甲的音响资料。为了介绍他们的演唱艺术,还选编了他们传人的唱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