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近日透露,国粹京剧确定申报2010年世界非遗,正式文本已提交联合国,具体结果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今年下半年公布。而且国家下一步还将继续采取多种措施鼓励京剧的传承和发展。
该消息刚一传出便在网络上产生极大反响,文化部对此敏感话题也不再接受采访。
各地都想拿京剧申遗
记者采访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庆善透露,在文化部组织京剧申报世界非遗之前,全国好几个地方都有拿京剧作为本地区申报世界非遗的想法。
显然,他们的心愿不可能都实现。作为国家所有的国粹,地方政府为什么要把它拉到自己地盘上再进行世界非遗项目的申报呢?也许正如一位网友所说的,“一个非遗节直接拉动成都各类消费54.2亿元,非遗简直成了发展旅游、文化活动的救命稻草,谁家有了高级别的非遗项目,谁家就准备发财了”。一位网友写到,京剧申遗,使人想起曹操墓抢救性挖掘。京剧似乎已经到了抢救性挖掘地步。客观地说,国家给予的支持力度并不算小,但京剧的良性传承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换个角度来看,按联合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标准,必须是频临危险绝迹的才能申请保护,需要申遗其实是一个悲剧。
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天津京剧院著名花脸、一级演员康万生认为京剧非常有必要申遗,第一是确实已经到了濒临失传的地步;第二是从长远来看,将来会对京剧的生态产生作用。“京剧传承一定要传帮带,否则要流失了。国家应该组织老的、有经验的艺术家传授技艺。”康万生已经退休好几年,享受着国务院津贴,再加上天津京剧院的工资,谋生是足够了,但要做项目、搞研究就远远不够。他很愿意把艺术往下传,但一方面人心很乱,现在天津京剧院怀着不同追求的人就很多,出去干杂活儿的也不少。第二是,他不知道怎么去找资金带弟子搞研究。而天津京剧院的状况,虽然也在努力从市面上找演出机会,但也基本处于挣扎状态了,康万生对记者表示。
2009年,中国申报的22项非遗艺术全部通过,端午、书法、粤剧等同时入选,在总数上,中国已有26项入选,全球居首。此外,“羌年”等3项入选“急需保护非遗名录”。张庆善仍激动地讲述着那次申报的经历,他觉得,非遗申报成功的意义怎么讲都不过分。与其他文化遗产不一样,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无形的,但是又跟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比如,去年通过的“妈祖信俗”,全球有2.5亿人崇奉妈祖,尤其是在中国台湾等地区。两岸共同的信奉习俗,这是一种非常大的凝聚力量,是民族情感的认同,远远超过了简单的宣传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