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小楼 一块牌匾
老香村,在太原人记忆中是唇齿留香的糕点的代名词。
7月27日,雨后的太原多了几分清新。柳巷如往常一样,繁华中有几分喧嚣。向北与钟楼街交叉处一座古色古香小楼煞是惹眼,老香村、中华老字号赫然映入眼帘。
虽然上午9时不到,一楼的裤子店、时装店却已大门敞开。记忆中几年前还在的向北的老香村糕点铺,不知何时已变成了鞋子专卖店。绕了一圈,终于在朝西方向找到楼梯口。
顺楼梯上到二楼,抬头却是麻辣香锅店、火锅店、风味小吃城,名号与风味不是桂林的就是武汉的。老香村的糕点难道高高在上?疑惑间,记者来到了三楼,寻到的却是一家品牌眼镜店。2560平方米的偌大老香村竟然没有一处卖糕点。
在三层一条狭窄的走廊通道,记者终于找到老香村的办公室。与外面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里的冷清,办公桌上摆放着两台电脑,两名工作人员正开着空调办公。
丝丝冷风,让记者不禁打了个寒战。唯独地上散落的老香村的包装盒子,昭示着记者没走错,这里就是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字号——老香村。只是,那令人难以忘怀的牛油蛋糕、玫瑰饼、绿豆糕……都哪去了?是什么原因让它们连一点栖身之地都没有了?
经营者说 店铺全部出租只为职工生存
“只有中秋节、元宵节做点儿月饼、元宵,平时什么糕点都不做了。现在一斤鸡蛋四五元,一斤白糖4元,按照传统工艺,真材实料地做出来,要比市场价贵许多,肯定卖不了。我们是国营企业,职工要吃饭、要生存,没办法只好把店铺都租出去。”老香村业务经理杨永峰向记者解释。
据杨永峰介绍,1956年老香村纳入国营企业,生产规模及经营品种进一步扩大。尽管 “文革”期间,牌匾被摘,店内悬挂的霓虹灯被砸得粉碎,但十年浩劫结束后,张涛、胡庆章及10名生产工人回到钟楼街,老香村又开始兴盛。
1992年至1996年8月,老香村先后兼并了太原市第二批发部等5家亏损企业。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超市数量增加,一多半顾客流失,老香村的销售额一落千丈。
1997年,企业改制未果;2004年开始入不敷出。因为地处繁华地段,2005年,老香村决定将店铺全部转租出去。也就从这一年起,老香村的糕点在太原销声匿迹了。2008年底,经过整体改造,老香村营业面积由原来的986平方米增加到2560平方米,年租金收入由498万元,增加至目前的1000余万元。
“我们现在的月饼生产线还是租的。也有做旗舰店的打算,但是地没有谈成,无法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杨永峰告诉记者。曾经盛极一时的中华老字号糕点名店,如今大多靠店铺出租维持生计,这是幸运还是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