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崇文门地区的一片商业闹市中,掩映着一座古香古色的四合院式建筑,在繁华的街市里显得尤为特别。这是受到文物部门保护的古建筑群?亦或是一家颇具风味的餐馆商铺?对此,大家有着不同的猜测。但令很多人想不到的是,这里却是一座行业博物馆——同仁堂博物馆的所在地。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对传统企业的扶持和人们对民族文化保护的重视,老字号的商业价值尤其是文化价值得到了重新认定和定位,一些老字号兴建展馆乃至博物馆的消息更是不断传来,引起了多方关注。
将老字号收藏在博物馆中
谈起兴建博物馆的初衷,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宣传部部长金永年说,同仁堂是有着30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一直开展特色文物的收集工作,但提到建博物馆还只能是个想法,因为一直没有机遇,条件也不很成熟。2005年12月,公司在崇文门地区修建四合院的工程动工了,建成后将作为办公场所使用。2006年7月,就在工程进行过程中,文化部向社会公布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仁堂榜上有名。公司领导对此非常重视,决定以此为契机,将即将完工的四合院打造成博物馆,使其成为企业文化宣传的载体和民族文化展示的场所,于是才有了同仁堂博物馆,并形成了现在的规模——700平米展出面积,7个展厅陈列有各个历史时期的珍贵中医药文物近千件。
据了解,像同仁堂这样正在积极筹划并付诸实施兴建老字号博物馆的不在少数。今年6月,天津义聚永酒文化博物馆在原义聚永历史文化陈列馆的基础上正式开馆。还有建馆时间比较长的位于杭州的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是在百年老店胡庆余堂古建筑的基础上创建的。
老字号广泛分布于衣食住行以及文化艺术等诸多领域,“头戴马聚,脚踩内联升,身穿瑞蚨祥,腰缠四大恒”是北京城的一句俗语,正反映出老字号在人们生活当中的重要性。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苏东海说,老字号的店面建筑是历史遗存、牌匾幌子是出自名家之手的文物、传统生产用具是时代产物,而工艺流程、故事传奇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字号中蕴藏的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加之不少老字号正在由于失去商业价值而不断消逝,收集这些历史记忆更是迫在眉睫,把它们集中到博物馆里是非常好的一种保护手段。
老字号建馆企业难“买单”
目前,北京有好几家老字号都在积极酝酿建设博物馆的相关事宜。对此,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舒小峰却并不感到乐观。他说:“近年来,社会各界建设博物馆的热情逐步高涨,尤其是行业博物馆的建设快速增长,民办博物馆也成为新开放博物馆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一些老字号有着自身特色和文化积淀,并且有一些收藏,设立展馆既可以弘扬传统文化,也可以对企业文化进行很好地宣传和展示,但就建设博物馆来说还面临一些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