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展览蕴含的精神世界
充分的交流与对话促成了此次大展。展览策划专家组成员朗宓榭教授表示,对话系列的活动应该以多维度的视角来再现启蒙的思想,我们不是想为这样的艺术展做什么诠释,而是希望跟大家一起激活这个展览所蕴含的精神世界。因为,每一个个体、每一种文明、每一种传统都可以从中获得“启蒙”的体验。
朗宓榭在比较中欧历史时说,欧洲的启蒙不是一个由具备同样思想和信仰的人进行的统一的运动,比如卢梭就对启蒙运动中某些领袖的进步乐观主义持批评态度,而这也是启蒙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的“五四运动”的一大特点也是对话和辩论。对启蒙运动的这种理解,不仅不排斥各种各样不同甚至对立的理念,而且恰恰可以促进各个看法的形成。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认为这个展览的意义具有“当下性”,“启蒙”这个主题延续到今天,既有对于历史的再认识,更有作用于当下的文化交流与对话。他举例说:“这个展览有博伊斯的一件作品,他的作品很简单,是一个灯泡加柠檬放在一起,作为这个展览的最后一件作品,似乎意味深长。因为灯泡是科技的成果,柠檬是自然的象征,两者放在一起,就成了艺术。更重要的是,这件作品提示我们,当我们看到以科技发明为代表理性之光的伟大作用的时候,不要忘记了自然会永远散发出引人入胜的光芒,使我们不断尊重它,从而得到新的发现。”
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谈到参观展览的感受说:“中国的文明无疑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但在当今时代下,我们还应该敞开胸怀,包括西方对文艺复兴启蒙时代的一些思考,我们应该大力引入和介绍。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认识,理性、创新、开放是启蒙时代的重要元素,中国的发展和崛起需要一种新的思想解放、思想启蒙,在这样的过程当中,逐渐形成中国文化艺术的新气象、新气派。”
一言难尽的“启蒙”
巴伐利亚国家绘画收藏馆总馆长施伦克认为,选择启蒙作为对话的主题,就是想向世人表明,启蒙核心的问题在今天变化的社会中,仍然没有丧失现实意义。而启蒙中的思考和争论需要在社会上制造一种自由的气氛,使得人们进行平等的交流。
在康德那里,启蒙意味着人们摆脱不能够运用自己的理智的不成熟状态。而哈贝马斯则认为,启蒙是一项未竟的事业。社会环境、教育基础以及科技发展等都是影响启蒙、影响个体进行独立思考的因素。
韦斯特维勒深有感触地说:“中国几十年开放的道路,使我想起我们自己的历史。中国几十年走过的道路,在欧洲需要几百年才能走完。今天回顾启蒙,我们觉得,启蒙并没有圈定历史上的某一个进程或阶段,这是一个认识的进程,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时常反复甚至失败。走向法制、富裕社会的道路并不是现成的。启蒙的思想就是促进一个人自己的思维,而且要促使每一个人对已有的思维惯性进行批判。”他进一步解释:“形成一个开放的社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德国。怀疑已经接受的东西,质疑被大家肯定的东西,这种态度会为社会带来进步。一种怀疑的文化,一种具有建设性批判的精神,实际上是助推器,使我们做到好中更好、优中更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