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千 灯

时间:2010-02-27 15:57 互联网 点击:我要评论

热门标签: 名字 早就 产生 这个 兴趣

        很早就对“千灯”这个名字产生了兴趣,莫非真有千盏灯?当然不是,原来从前吴淞江畔有土墩999个,而第1000个土墩在昆山南面30里,这里就被叫做“千墩”,后来至于怎么变成“千灯”也无法详查,我们如今反而觉得“灯”字更有韵味了。久而久之,“金千灯”的名声便传遍了江南。
  
  走惯了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也许会看不懂千灯古镇的“大桥与大河”———也许正是这大桥与大河才能孕育出像顾炎武这样的大户人家出来吧。在10余华里的市河千灯浦上,一共有7座大拱桥,有趣的是每座大桥的侧畔总是点缀着一座玲珑剔透的小石桥,譬如千灯桥侧有香花桥,凝薰桥旁有蒋泾桥……小桥匍在大桥下,犹如儿女依偎在母亲膝下般温顺,真是逗人喜爱。还有镇南的吴家桥和陶家桥,桥畔小石桥仰望慈颜,颇显孝顺之趣。
  
  自打迈入古镇的牌楼,就能远远望到一座“抢眼”的高塔。来到塔前,才得知它就是千灯的“镇标”———秦峰塔。沿着塔内窄而陡的木扶梯,拾级登上塔顶,一阵风穿门而过,把我吹得“跌跌冲冲”,抓紧栏杆眺望远方,千灯古镇便尽收眼底了。耳畔恍惚响起叮铃、叮铃的风铃声,就像曾经上海滑稽戏里“金铃塔、塔金铃”那感觉,亲切又和谐。
 
  千灯古镇的石板街,初看并不起眼,但细细品味的话却发现,这条形似蜈蚣,南北贯穿古镇的南宋古街还真有点“花头”。石板最长的也不足两米,街道看上去异常狭窄,与明清式房屋的高墙高檐巧妙的构成“一线天”,我看住在对门的两户人家便可以牵牵手、传传物了。
  
  北大街上坐落着一群古老的明清建筑,四进“亚”字形的走马楼,人称“典当里”,是明代徽商余氏家族留下的。走进去便是曾在电视中看到的标准的当铺样子,蜡制的老板好像正在和一个穷小子讨价还价,“虫吃鼠咬,光板没毛,旧衣破棉袄一件”的回声仿佛依稀可闻。朝里便是著名的立三堂,堂内有几幅经典的对联,能够让人理解从安徽来到千灯,从商场步入官场和文坛的余氏家族所走过的坎坷之路。
 
  镇上的南大街可谓是一条不折不扣的文化街,在棋盘街上仍然还有一家用传统手艺做龙须面的店铺,不过,这里最闪光的莫过于昆曲的创始者———顾坚的纪念馆,随着“百戏之祖”昆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该戏曲的创始人顾坚也开始为世人熟知。此外,顾坚纪念馆底楼还布置有昆曲小舞台,宜品茗、宜演奏昆曲、宜演奏江南丝竹、宜演奏苏州评弹,真是好不惬意。

(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沙家浜   下一篇:同 里
  • 已有条评论,共人参与,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注意:本站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